第一節電影的誕生與發展
電影是一門藝術,是一種緬懷,是一種人類對已逝時光或生活進行的藝術升華。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古人就發明了活動影像——“燈影戲”,這種戲在唐宋以後變得尤其風靡。後來這有趣的戲法不脛而走,傳入歐洲、東南亞等國家,逐漸演化成了“幻燈”和“走馬燈”。
這些光影戲可謂是人類早期對活動影像的初步探索,在當時不僅具有時代意義,還標誌著電影先驅的萌芽。
那麼,真正的電影究竟是在什麼時候誕生的呢?它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在觀眾的麵前?隨後又有什麼重大的突破與進展?解開這些謎團其實並不難,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些出色的藝術家與電影人。他們極富傳奇的人生會告訴我們關於電影的一切。
1.伴隨電影成長曆程的人
電影藝術從原始的無聲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經曆了不斷的成長,當然促進其成長的還有那些作出過卓越貢獻的人。
(1)路易·盧米埃爾兄弟
1895年12月28日,這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在巴黎一家咖啡館的地下室裏,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向社會正式公映了世界上第一場電影,包括《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等共10部短篇。這些世界上最早的影片,大多都是生活紀實,隻由幾個鏡頭組成,但它卻莊嚴地宣告了電影藝術的誕生,標誌著電影時代的正式到來。
在電影發展的進程中,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功不可沒。他們拍攝的影片大多以表現真實生活為主,本著現實主義的態度努力複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東西。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就采用了這種樸素真實的手法,呈現出一群麵容模糊的男女職工,在上下班高峰時期進進出出的擁擠畫麵。
電影取景就在一家附近的工廠。
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采用蒙太奇手法,使電影的表現形式更加與眾不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是電影藝術道路的創舉。他們摒棄刻意的敘事方式,而大量發揮電影本身的記錄本性,使電影機的鏡頭無限延伸。當然,也不是沒有遺憾,盧米埃爾兄弟從一開始就過分依賴單純的技術手段,而常常忽略掉對電影藝術的深度挖掘。所以,對電影的進一步運用與開發,在盧米埃爾兄弟這裏受到了明顯的局限。其實,這也是當時技術與藝術的局限性,人類不能將電影視為生活中藝術的欣賞,隻是呆板地將現實生活中搬上熒屏。
(2)梅裏愛
一個幽默風趣的法國男人,就是傳說中的梅裏愛。他是一個有趣的人,愛好廣泛且極具天賦,擅長繪畫和攝影,甚至有時還變變魔術。他是電影藝術的偉大創造者。他把戲劇引入電影,並創造了停機再拍、疊印、多次曝光等拍攝手法。
梅裏愛也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他迷戀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人盡皆知。梅裏愛不僅刻意模仿,甚至連片名都與之相同。但是盧米埃爾兄弟不能理解這個梅裏愛的行為是出於一種崇拜,所以他們對這個竊取者是非常深惡痛絕的。不過這樣的狀況並沒持續多久,在1896年的一天,這位聰明且細心的梅裏愛先生技高一籌,在電影製作方麵有了重大的突破。他改變了盧米埃爾兄弟複製現實的手法而發明了複攝法,把形象按不同的順序安排起來,從而使沒有生命的東西顯得像在運動。他用改變攝影機速度的方法造成瘋狂般的高速運動或如夢幻般的緩慢,從而取得了奇妙的效果。鏡頭速度的控製和變幻使電影的視覺效果豐富起來,梅裏愛的拍攝方法使電影界有了新的發展。
靈感來自家庭-導演斯皮爾伯格
在導演排行榜上,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以99.38分坐上了全球導演的第一把金交椅。這位叱吒世界影壇的大師,用他獨特的電影語言,展示了他對曆史超然冷靜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憧憬與激情。他的影片在20世紀最後20年裏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並且在商業上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