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自序·赤子(1 / 2)

距離我大學畢業那年,今年正好第十年。

2003年7月,吃不完的告別宴和散夥飯,擁抱每個人,掉淚,喝醉,酒醒之後才意識到真的要離開學校了。幾個大包裹,一袋一袋裝上出租車,沒找人幫忙,想親手掂量,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生活的全部重量。

不久後,坐著長沙開往北京的火車,開始了我的北漂生活,夢想擁有一份滿意的工作,遇見一位一生一世的愛人,出版一本被很多人讀到的書,並且得到肯定——你寫得真好。

之後幾年,出版過幾本小說,小眾的題材,自以為是的措辭,不溫不火,被一小部分人喜愛。像很多熱愛寫作的人那樣,並沒有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暢銷作家,靠寫作養不活自己,又不會為迎合而妥協,有點犯傻地自我欣賞。於是,過著清高、矛盾又沒有錢的生活,內心漸漸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在堅持些什麼?

殘酷的是,有一天發現,其實不寫也沒有那麼多人為你遺憾。

於是選擇了放棄。

孩子氣的決定,直到今天。

漂在北京,職場上打拚,起起伏伏,又離開。然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福星傳媒,一路上邊走邊探索,帶著一支懷抱夢想的隊伍,肩挑重任,忙於瑣碎,疲於奔命。

沒有體製內單位的安穩逍遙,沒有大公司的趾高氣昂,沒有金主支持,也沒有後台撐腰。個中辛酸,自己品嚐。

創業比我想象中難。這條破釜沉舟的不歸路,剝奪我所有時間與精力,扛著壓力,背負著沉重的使命感和一隊人馬的未來,卻很多次敗下陣來。不得不給自己一些凶狠的承諾,要麼戰死沙場,要麼狼狽回鄉。幾次以為快要撐不下去,撐不下去,差一點點就要放棄了,但最後又倔強地挺過來。這就是我驕傲和獨一無二的青春。

沒有人記得我曾經多麼熱愛寫作,那才是我最初的夢想。連我自己也幾乎忘記那段經曆,忘記若幹年前,為了第一本書能出版,下著大雨,我撐把單薄的傘,在出版社門口等那個約好的編輯到來。聽了幾個小時雨聲,一直到渾身透濕。

不會有人記得我的過去,這就是渺小的好處。

創業幾年,收獲了一些名利與虛榮,更多的是人情和曆練。

壓力大時失眠,患上嚴重的神經衰弱,加上困擾我十多年的鼻炎,無法正常呼吸,經常翻來覆去到天亮。

於是,幹脆不睡了,淩晨時在微博上自由自在地寫點經曆過或聽來的故事,打發不眠的時間,其實是用特別的方式減壓,並且變相地勉勵自己,扮演一個創造正能量的人。

誰知被一些人喜歡,留言說,每晚都等你的故事,不然無法入睡。隻是感動,有點自嘲地覺得,當初自命不凡的我,現在竟然在微博上哄人歡心。

卻有不少編輯因此找到我,說想約我出書,試圖說服我:相比微博上的快餐閱讀,傳統的出版物更有成就感,你應該自有分辨。

當然是拒絕,一天恨不得掰成兩天用,哪來的時間,不敢隨便答應。做慣了乙方,做任何承諾都慎之又慎。

這幾年對自身價值的判斷已經換了方向,最愛做的事情是掙錢,積累財富——為自己,買更好的車,換更大的房子,搶著埋單,被人尊敬,虛榮心被豢養得更蓬勃;為別人,帶領一群兄弟姐妹,他們無條件信任我,將前途交托於我,於是必須傾我所能,堅持到底,萬死不辭。

為促成好的項目,端著不太情願的酒杯,說著動聽的場麵話,矯揉造作的問候,假麵的微笑,成為了以前最討厭的那種人。久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正哪一個我,都是真實的我。相比以前閉門造車,通宵達旦坐在電腦前,孤獨的手指敲打鍵盤,寫著未知的明天,我反而更喜歡現在的生活。所以,千萬不要改變。

於是回複編輯,抱歉,真的沒有辦法寫。

當一個玩笑說給我的公司合夥人粟智聽,他反問,為什麼不寫?這是我們青春的紀念。

現在出書會不會是一件嘩眾取寵的事?不要。

他不勉強我,於是擱淺。

有一位網友吉倫紅豆,是我不多的、始終不離不棄的讀者之一。她對我的關注,十年來不減毫厘。有天留言給我說,見到你在微博上遊戲,或許於你隻是消遣,卻不知道我是興奮的,若是能見到你再出書,會是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