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鄴城,車騎將軍暨冀州牧府,議事大廳。
主座之上,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身穿華服,甚有氣質,隨意的翻了翻書劄,漫不經心的道:“吾兒子袁熙來信道,青州黃巾賊約有三十萬眾,將來冀州,直指平原。袁熙手下中郎將程昱,田豐等人認為青州黃巾來者不善,九成是要和常山張燕的黑山軍會合。諸位,怎麼看這事。”
話音剛剛落地,一個尖耳猴腮的青年男子迫不及待的,急於在袁紹麵前表現,道:“黑山軍乃是黃巾餘孽。黃巾賊被朝廷被鎮壓之後,在此期間,冀州黑山等地暴民紛紛造反,用各種名號組織起來。黑山軍活動區域是中山、常山、趙郡、上黨、河內等地太行山脈的諸山穀之中。不但擾亂朝廷,對我冀州也是造成極壞的影響。吾認為當速速派軍援助二公子,扼殺青州黃巾賊於搖籃之中,不能讓他們會合。”
發言的正是郭圖,郭公則。袁紹點點頭,十分的讚同,覺得郭圖所談,甚是有理。
郭圖乃是袁譚的親信。袁譚回到鄴城之後,親自帶著禮物前去拜訪郭圖。正逢袁紹寵信沮授,逄紀和審配等人。這時袁紹嫡長子袁譚前來拜訪,且是十分恭敬謙虛,怎能不讓郭圖‘感動’。兩人臭味相投便稱知己,立馬廝混起來,狼狽為奸。接著郭圖這條線,袁譚很快就搭上了辛評這條大腿。至於許攸、荀諶倒是還未鬆口,相助於袁譚。
為了表現自己,郭圖馬上出列,頭頭是道的分析起來,甚是有理。而且袁熙乃是袁譚的盟友,幫助袁熙就是幫助袁譚,日後等袁譚登上主公之位,郭圖也必然大受寵信,位列高官。
郭圖發完言後,回到文臣隊列之中。這時,逄紀不幹了。雖然逄紀還未導向袁尚這一派,但是袁紹正妻劉夫人,早就派人跟逄紀打好了招呼,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逄紀,審配也是暗暗有意導向袁紹。
袁紹謀士雖多,但是好謀無斷,十分的優柔寡斷。剛剛奪取了冀州,還未立足於北方,手下的眾多謀士就已經分成了諸多派係。相互內鬥,爭論不已。
郭圖、辛評是潁川派係,支持嫡長子袁譚;逄紀、審配乃是冀州名士,本州人士,支持的卻是袁紹三子,也是愛子袁尚;沮授、許攸、荀諶是隻忠於袁紹一人,乃是中立派。
但是這其中三人又分成兩部,一部是許攸、荀諶;另一部乃是沮授。沮授位高權重,倒是是炙手可熱,袁紹眼前的紅人,被所有謀士妒忌。少了一個田豐,沮授的命運也漸漸危機了起來。
要是還細分些,程昱、田豐、辛評、董昭、崔琰等人還是袁熙派係。更加的複雜,不過十數個謀士竟然分成了五六個派係,袁紹安能不敗!!!
逄紀出列,反對郭圖道:“青州黃巾,聲勢巨大,卻是有虛無實。三十萬,能有三萬能戰之人就不錯了。而且缺乏旗幟鎧甲、武器糧草,訓練不整,調度不齊,一萬精兵足矣。北方公孫瓚才是大敵,公孫瓚自從跟主公鬧僵之後,覬覦冀州久矣。需大軍防止。青州黃巾一戰可擒,況且二公子有精騎三千之眾,還能奈何不了去去農寇?!!!”
袁紹覺得逄紀之言,也是有些道理,不乏一些亮點的意見。
沮授暗暗搖頭,不同意。袁紹眼尖看到了,問道:“沮公與搖頭是為何意?有何見解,可速速道來。吾二子袁顯奕,點名讓你去支援,你可有何主意?”
沮授,拱手施禮,不失禮儀,這是袁紹最為欣賞的一點。袁紹要是看到郭嘉順便任意的樣子,怕是早就趕出去了。大廳之內,所有人的眼光都彙集到了這個位高權重,冀州之內僅次於袁紹的人的身上,等待著他的見解。眾多眼神之中,有期待,有嫉妒,有憎恨,有支持。莫衷一是。
沮授緩緩道:“冀州乃是物豐田富之地。青州黃巾必然垂涎三尺。而常山軍,大都是冀州本地之人,熟悉當地地理。而且藏匿於群山之中,官軍不好圍剿,我軍數戰不利。”沮授把目光落向了虎將顏良。
一個龐然大漢,虎背熊腰,周圍散發著煞氣的正是袁紹手下大將顏良。顏良見眾人看著自己,尷尬的點點頭,道:“沒錯,是這樣的。那些賊寇太過狡猾,不敢正麵對敵。我軍到時,一哄而散。走後,又出來劫奪。十分可惡!”
沮授接著道:“青州民風彪悍,人民大都是十分健壯。青州黃巾悍勇,黑山軍狡猾,要是讓此二處賊寇合並一處,我冀州危矣!當需快刀斬亂麻,以雷霆之勢,掃清青州黃巾,派軍嚴守之,以防再犯。當需要一員大將如顏良、文醜將軍如此,震懾青州黃巾。”
袁紹拍案叫絕,覺得最是有理,分析的很是到位。
三位謀士,袁紹都是覺得很有道理,不知道如何判斷。這種情況,曹操一般都有自己的主見,自己是主公,必然要自己的下決定。雖然錯誤,但也是一種肯定,表示自己的意誌。曹操一生的失誤不少,但是都能及時作出決定,錯了就改,才能成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