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氣朝元,後天五物,皆聽命於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氣,三五合一,結成聖胎,渾然天理,人欲不生,還原返本,歸根複命,依然是生初本來麵目。
如書,陽五行居於正位,陰五行居於偏位,錯中有綜之象也。錯中有綜,陰中返陽,金丹有象。在儒,則謂明善複初;在釋,則謂摩河般若波羅密。摩河者,華言大也。般若者,華言智慧也。波羅密者,華言登彼岸也。
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複初,還原返本之義。三教聖人,皆不外此逆運妙理。
金丹有為之道,全以逆運,故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七為陽火之數,火居金位,火運金而入庫返真;九為陽金之數,金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還元。火返真而後天之氣悉化,金還元而先天之氣逆回,生生不息。仁義禮智,根於一信;金木水火,歸於中土。五行攢簇,洛書已返成河圖矣。
有為事畢,無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修河圖妙理,了先天無為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測矣。
修道者能於洛書錯綜變化處,鑽破個孔竅,於中心一文處立定腳根,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攢簇,陰陽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結,性命不能俱了乎?
河圖與洛書合一.
河圖形圓,陰陽合一,五行一氣,無為順生自然之道。
洛書形方,陰陽錯綜,五行克製,有為逆運變化之道。
圓以象天,一氣流行,渾然天理,無修無證,從太極中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兩儀變化,天人合發,有增有減,在陰陽中造作,所以了命。
無為者,純陽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為者,後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氣未傷,性命一家,無待返還之功,隻用天然真火以溫養之,不為後天所傷,神全氣足,誠則能明,由中達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壞,曆劫長存,道家謂之身外有身,釋家謂之跳出輪回,儒家謂之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至於中下之人,或為氣質所拘,或為積習所累,先天破而後天用事,性命分為兩處,若無有為之道,則已失者而難返,已去者而難還。雖有誌士,不能成功,故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圖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義,各了性命也。
坤卦傳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者,謹固牢藏也。直者,至中至正、不偏不倚也。以敬直內,率性之謂道也,即河圖無為自然之道。義者,變化裁製也。方者,不動不搖、循規蹈矩也。以義方外,修道之謂教也。即洛書有為變化之道。
無為以修內,有為以修外,修內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修性而命即立,自誠而明也;下德者,須先修命而後修性,自明而誠也。自誠明謂之性,為上德者而說;自明誠謂之教,為下德者而言。今立內圓外方之圖,以明上德者修內以製外,先圓而後方;下德者修外而安內,先方而後圓。雖是如此說,下德者以必以內圓為本,但不過著重處在外方耳。但方圓二字,大有妙用,圓非空寂無為,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方非斷絕人事,其中有依世法而修道法之功。
知的河圖五行一氣,中黃一點,則圓之所以為圓,不落於寂滅著空之學矣。悟得洛書五行錯綜,克中有生,縱橫逆順,到頭總歸中黃,則方之所以為方,不落於勉強執相之學矣。方之圓之,總在中黃一點,方亦從此而方,圓亦從此而圓,識不得中黃,方亦不是,圓亦不是。噫!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麵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