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創造的“電影奇觀”
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20世紀攝人心魄的電影奇觀。
1977年,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星球大戰》驚心動魄的場麵時,真是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其實,產生這一強烈的藝術效果,除首次應用了道爾貝立體聲響效果外,最主要的還是要歸功於成功地運用了計算機進行特技創作。為此,該片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電影技術成就獎。
從此,在電影製作上,拉開了運用計算機來幫忙的帷幕。
幾經努力,計算機在電影製作上大顯身手,其運用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例如,1993年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影片中,用計算機製作的恐龍的特技畫麵就足有6分鍾;1995年拍攝的《鬼馬小精靈》影片中,用計算機製作的畫麵就有40分鍾。
在《侏羅紀公園》影片開始時,人們看到許多恐龍正悠閑自得地徜徉在清澈的湖水中。
這些鏡頭裏的恐龍,都是由計算機製作出來的電腦圖像,而背景卻是一張靜止不動的照片,為了使湖水有波動效果,製作人員用電影攝影機拍了湖水波動的活動畫麵合成在照片上。
影片中,在返回參觀中心的途中,人們又遇到了恐龍,他們趕快逃到大樹後麵躲避起來,清楚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恐龍在如茵的草地上奔跑著。
這裏,也是采用了在外景地拍攝,用計算機製作出恐龍模型,再用計算機合成的方法。
《侏羅紀公園》影片中使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加工的片段是影片中最令人激動的場麵,采用傳統的特技是很難取得如此效果的。
是啊,人們正是借助於計算機技術,使1億4千萬年以前的恐龍複活了,構成了一個生動有趣童話般的電影奇觀。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有這樣一個場麵:劇中人物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為了拍好這個場麵,繪畫師用計算機的變形軟件程序來進行特別處理,從而使人們看到其實不存在但畫麵確實令人信服的握手鏡頭。
再如,1998年在我國各大中城市放映的進口影片《泰坦尼克號》,它以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在首航途中與冰山相撞沉沒為線索,展示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影片中許多豪華、宏大的場麵也是計算機大顯身手的妙作,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震懾力。
因此,人們這樣讚譽計算機:它是影視界冉冉升起的一顆“超級巨星”!
電腦CT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給精細診斷帶來了福音。CT是醫療儀器家族中的一員新秀,醫學上稱為斷層掃描裝置。CT掃描可以把身體的某一部分分割成若幹張深度不同的圖像,然後用電子計算機把這些圖像分割製成1毫米見方的單個立方體,從而組成了立方體數據。電子計算機根據這些數據在屏幕上清晰地顯出這一部分的主體圖,任何一點的病變也逃脫不掉,人稱CT是醫生的“神眼”。
CT不僅廣泛應用於醫療診斷,在現代考古學中也顯示了神奇的功效。古埃及的木乃伊是古代奇跡之一,是古埃及人采用特殊工藝製成的幹枯而不腐爛的屍體。製作方法非常精細,先從死者的左側開刀,除心髒外取出全部內髒,然後用香料清洗,在腹腔內填滿棕櫚油、洋蔥、雪鬆木片、沙子、木屑等,用碳酸鈉將腹水吸幹,用鬆香類樹脂塗全身,以麻布將四肢和整個軀體層層包紮牢後浸入鬆香中,取出幹燥,最後放入特製的人形棺木中。
要想研究木乃伊,就要把麻布打開,對木乃伊解剖,這樣做必然破壞木乃伊。有沒有別的辦法不去破壞木乃伊呢?美國伊利諾思大學世界遺產博物館改變解剖木乃伊的做法,給木乃伊做CT。一次,一位芝加哥的古董商送來一具木乃伊,要求進行研究,但不許破壞木乃伊。威斯曼教授接受了這個困難的研究課題。從外形看,木乃伊長140厘米,扁平的臉上有一雙大眼睛,隱隱約約能看到額頭上有金色的月桂環冠。對這具木乃伊的年齡、年代、性別、死因等一無所知。
威斯曼先用X光拍片檢查,片子顯示了骨頭的生長情況,但是沒找到護身符,由此可斷定他必然是個窮人家孩子。接著對木乃伊進行CT掃描,掃描的圖像不僅清楚地把骨架、裹屍物、鬆香等顯現出來,腹腔內的組織也一目了然。經分析,死者年齡為八九歲,從麻布包紮的方法及彩繪的裝飾可知,距今大約2000年。從掃描圖像中還發現屍體的背部,有一塊從頭到腳與體型彎曲一致的木板,說明這具屍體是開始腐爛時才製作,木板用來支撐屍體。通過CT掃描還恢複了死者的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