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由來
禹原為夏後代部落首領,因此,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奴隸製國家起名為“夏”。
商朝的由來
湯滅夏後,因為他的祖先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便以“商”為國名。又因盤庚將都城遷到殷(今河南安陽),所以商朝也叫殷朝。
周朝的由來
周武王滅商後,因他的祖先曾居住在“周”或稱“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所以,把“周”作為國名。
春秋的由來
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這三百多年間諸侯的力量逐漸強大,周天子已經徒有虛名,無力控製各諸侯了。這一完整的曆史時期恰好與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所記載的曆史大致吻合,所以,曆史上就把這段曆史時期稱之為“春秋”時期。
戰國的由來
春秋後期,各諸侯兼並吞食的結果,隻剩下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諸侯國。此後,七國間的兼並征伐更加劇烈、頻繁,直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而最後統一,戰爭才逐漸停止。因此,後人就把這段曆史時期稱為“戰國”時期。
秦朝的由來
秦始皇的祖先非子是周孝王的馬夫,因禦馬有功,被賜“嬴”姓,並封地於“秦”(今甘肅天水一帶),立國後就以“秦”為國號。
漢朝的由來
劉邦曾被項羽封為“漢王”,後經過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統一後,以“漢”為國號。
魏國的由來
曹操在漢獻帝時封為“魏王”,他的大兒子曹丕代漢自立,以“魏”為國號。
蜀漢的由來
劉備占據成都後,自稱漢中的靖王後代,因四川簡稱“蜀”,以“吳”為國號。
吳國的由來
孫權建都南京,他統治的地區是春秋時代吳國故地,因此,以“吳”為國號。
晉朝的由來
三國統一於魏,魏將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逼魏帝讓位,因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人,在曹操魏王朝先後被封為“晉公”、“晉王”,所以,司馬炎篡魏後,把新王朝稱作“晉”。
隋朝的由來
隋的開國者楊堅,原是北周大臣,被封為隨王,後廢周帝改“周”為“隨”,因為“隨”有歧義,故省“辶”為“隋”。
唐朝的由來
唐太宗李世民的祖輩李虎在西魏時,被封為唐國公,李世民父親李淵滅群雄後立國,故以“唐”為國號。
宋朝的由來
開國者趙匡胤,在後周時,被封為宋的節度使。發跡於宋州,所以國號稱“宋”。
元朝的由來
本無國號,稱蒙古。以祖忽必烈取《易經》中“大哉乾元”四字之意,以“元”為國號。
明朝的由來
公元1351年4月韓山童在家鄉河北永年縣白鹿莊誓師起義,並被公推為明王,後來被殺害。1355年劉福通擁韓之子韓林兒為皇帝,號“小明王”。公元1352年朱元璋投奔郭子儀起義軍。郭元、小明王韓林兒遂將朱元璋為“都元帥”、“吳國公”等。這時朱獨攬軍權,在起義軍中有“不是小明王,實是小明王”之說。1367年朱派人將小明王溺死在長江裏,同年廢小明王龍鳳年號,改稱吳元年。後因小明王之號得人心,朱元璋為贏得民心,於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正式建立明朝。
清朝的由來
努爾哈赤建立政權後,國號大金,皇太極繼位後,為了避免漢族對曆史上金國侵略的民族仇恨,改“金”為“清”,清是金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