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海原新區建設者們沒有停歇過一天,一個冬天完成了1000萬立方米以上土方工程。今春海原新區一線工作者挑燈夜戰,打開車燈搶時間趕進度。
海原縣黨政主要領導一有空便趕往新區指導建設,分管城建領導常駐新區指揮建設。老城區的一些工作事務,他們隻能利用晚上加班處理。
曆史性的建設不僅讓寧南最美的縣城漸顯芳容,還充分展現了海原精神。“這種精神是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在與幹旱抗爭、與命運抗爭中磨礪形成的一種自強不息、不屈不撓、敢於拚搏、奮發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在立誌改變家鄉落後麵貌的艱苦實踐中磨礪形成的一種鍥而不舍,像打仗一樣幹事創業的精神。”市委常委、海原縣委書記李學文總結認為,這種精神是中衛“三苦”精神、“兩情”作風、“五個幹事”的具體體現,是愚公移山、戰天鬥地的“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再現。這種精神是海原人民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寶貴財富,必將激勵著他們在海原今後發展和各項重點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來源:中衛日報作者:張曉勇2009年6月8日)
再看海原新區
——新區建設,為海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造了新的增長極
海原縣自然條件惡劣,發展基礎薄弱,扶貧任務艱巨。因此,必須要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特別是通過調整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包括遷移縣機構駐地,大力發展工業和民營經濟的辦法,來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麵貌。
目前,海原新區已基本建成,計劃投資19.2億元,已完成投資12億元。共征地2.3萬畝,拆遷1366戶;建成、在建各類建築項目58個26.6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行政中心、紅寶賓館、鳳凰園住宅小區等建築物36個;新區醫院、海原一中等22個建築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完成27條67.8公裏的城市主次幹道工程;完成城市供水、綠化及排水管網313公裏;完成綠化1.58萬畝,植樹126.5萬株,草坪16萬平方米。
海原新區建設凝聚著海原縣幹部群眾的汗水。正如徐力群市長所說,海原新區的建成,將從此告別水的製約、交通的製約、地域狹小的製約、地震帶的製約,徹底打破海原靠天吃飯、發展緩慢、不可持續、長期處於落後貧困地區的局麵,走出發展的困境、走上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辦公樓依山而建,已經完工的行政中心大樓顯得端莊而沉雄,寬闊的街道上列兵似的中華路燈整齊地排列著,成片的樹林覆蓋了曾經裸露的黃土地……10月7日,當觀摩人員來到海原新區,一座漂亮的現代化園林城市正在荒原上崛起。
海原建設新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區、市黨委、政府站在曆史的高度,站在海原長遠發展的高度,本著為海原縣人民負責的態度作出的戰略決策。通過實施新區建設,可以使海原縣依靠優越的區位條件、便捷的交通、豐富的水資源以及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的周邊環境,集中人力、財力,整合各種資源要素,邊建設、邊發展,通過搭建新區這個平台,大力發展工業和招商引資,帶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說,新區建設,是為海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造新的增長極,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
真理需要實踐的檢驗。海原新區建設啟動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海原“一縣兩城、兩輪驅動”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可行的。海原新區自2008年正式開工建設以來,在區、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自治區相關廳局的鼎力支持下,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了新區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行政中心及廣場已經完工,紅寶賓館投入使用,獨立單位辦公樓及學校、醫院、住宅小區等正在加緊建設,城市綠化初見成效,一座現代化生態園林城市已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