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東方文明源於一片名為昆侖大陸的地帶,這片地帶曾經生活著多個部族,據傳他們曾經共同的祖先是帶來了火的燧人氏。各部族間保持著相對上的獨立,形成了三個大的核心。他們分別是誇父族、花族和風族,三個大部族在草原廣袤人口有限的時代裏,曾經有過和平相處的歲月,那時他們甚至能友好地互相幫助。
但是隨著陸地的變遷,草原的陸地上升,整片大陸南部的陸地與海的南部陸地連接到了一起並產生了造山運動(在此期間產生名為喜馬拉雅的高山),昆侖大陸的冬季沒有了南部海風的吹拂,因此變得寒冷無比。氣候的惡化並沒有帶來人族數量的減少,各個部族反而在燧人氏以後因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強而在人數上形成了激增的局麵。
草原環境的變遷以及人族數量的激增使得許多大型獵物越來越少,草原上的資源顯得愈發貧瘠。而身體上具有絕對優勢身材高大魁梧的誇父族,則將其他兩個大的部族花族和風族以及其它各小的部族加以驅逐。
花族遷徙到了距離昆侖大陸不遠的東部的地帶,而風族則遷徙到了東部近海的地帶,還有一些小的部族冒著北部的嚴寒從冰上到了更遠的地帶(他們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遷徙是一種希望的找尋,花族和風族的遷徙反而都給他們帶來了新的轉機:
花族將一些植物刻意種下並等待收獲,並以此為新的食物。那個首先提出種植植物等待收獲的首領被人稱為“神農”,這個民族因此迅速崛起,並也順應整個大陸的趨勢形成了以父係為主導的“氏”體係來取代曾經的“姓”體係。
花氏族的崛起使他們回憶起了自己的恥辱,使他們想起了曾經在草原上被驅逐的那段日子。長者們認為忘記了那段日子意味著他們的子孫還會重複過去那段流亡的生活。所以他們培養了新一代的花氏族心中的仇恨感。誇父族已不能使花氏族感到恐懼了,花氏族對誇父族的恐懼就如同一個孩童對父親及其他長者的恐懼一樣,隨著孩童的長大,父親與長者在他們心目中的強大感已逐漸縮小甚至蕩然無存。而同時誇父族也已經逐漸走向了他們的衰落,就如同草原上的物種在減少甚至瀕臨滅絕一樣。
即使有再好的體力也是無法與饑餓對抗的,饑餓的同時還有各種疾病。誇父族與華族在戰爭中不得不放棄部分草原,而將主力遷移到大澤的附近地帶。他們像一些仍未絕種的動物們一樣,依舊在日漸衰落的草原上頑強地活著。
花氏族贏得了尊嚴,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得福。戰爭給他們的族群帶來了重大的傷亡,他們所占領的草原已經相當貧瘠。而一場遍布草原的惡疾使得他們不得不與誇父族暫時停止了戰爭。
風族在遷徙到更遙遠的海濱過程中,形成了一種與誇父族和花族不同的生存方式:他們從鳥類著巢中獲得啟示,於樹上建成了人族的巢,風族中的這一支因此得名為有巢氏。後來他們又將“巢”移到了地上建築,依舊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夜晚不受其它動物的侵襲。智慧最高的風族絕不可能僅僅滿足於此,他們還對天文、曆法、數學都有著較為深入的探索。而伏羲時代太極八卦圖的出現,也將風族的文明推向了一個鼎盛期。崇尚自由的風族不喜歡戰爭,也沒有非常強大的集團,他們的時代隻是以智者的出現作為劃分標準的。他們的時代還沒到來,但是,從他們開始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們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