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古之事,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為道紀。”各位親愛的讀者朋友,非常感謝各位能夠賞光前來觀閱鄙人的曆史《武氏春秋錄》。

既然寫的是曆史,那我們便來粗淺的談談究竟何為曆史。曆史,顧名思義就是以曆史故事為題材的。然而,筆者認為其實曆史是非常不好寫的。因為作為而言,最為要緊的必然是要好看好玩,故事要生動有趣。中的人物要立場分明,個性突出。然而,真正的曆史故事又往往並不是那麼好玩的,對於曆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也往往是“好壞參半”。而且對於某一段曆史事件的評價又往往是正著反著都可以。雖是旁觀者清,但是由於每個旁觀者的立場的不同,閱曆的不同,可能對同一曆史事件,同一曆史人物會形成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

而這就會給曆史的寫作,造成一定的障礙。對曆史知道得越多,理解得越深入,往往就越不敢提筆來寫“曆史”。比如,家們往往會把魏忠賢給刻畫成什麼樣?把崇禎又刻畫成什麼樣子呢?想必我這裏不,大家也一定能夠料想得到吧。但是,那是真實的曆史形象嗎?這個問題,在古今中外不少的曆史大咖那裏都能找到答案。若是真要細細討論明朝的覆滅究竟是什麼原因,估計是幾幾夜也爭論不完,又豈是一部書能夠的清道的明的?

所以曆史的寫作注定比其他形式的都要更為艱難。其他形式的,讀者不喜歡看那不看便是。但若是曆史,則完全不同,如果不那麼“討喜”的話,很大概率是要被噴的。不過,曆史雖然有如此多的不便利。但是古往今來,又有許許多多的學者,喜歡挑戰嚐試“曆史”。為什麼呢?因為曆史真的是最具有魅力的一種形式。

所謂的“故事”就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既然是發生過的事情,就一定具有可以用來參照的價值。用唐太宗的話來講就是“以古為鏡可以知興亡。”所以,曆史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又恰恰是因為每個讀者都希望能夠從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以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從中汲取知識和養分。而這些知識又往往可以幫助到自己,使自己能夠更準確的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所以,筆者希望能夠借著這部,與讀者們一起共同探尋一段與眾不同的曆史發現之旅。在諸多的曆史假之中,走出一條異乎尋常的曆史脈絡。

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希望讀者們在我的這部之中,能夠有所得,有所思。

另外,今對我而言又是個較為特殊的日子。因為,今是鄙人老婆的誕辰。在這裏,我也是想借著新書開更的良機,對我的老婆大人大聲一句:

“老婆大人!祝你生日快樂!麼麼噠!”

————————————————————————————羲和晨昊寫於戊戌年乙醜月丁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