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本書是浙江省高校十一五重點建設教材,由溫州大學城市學院負責組織編寫,經過編寫組全體成員一年多時間的努力,終於與讀者見麵了。

十年前,我當時還在溫州大學管理學院工作,與任教於學院的奚從清教授一起組織了溫州大學一批長期從事於文化和企業管理教學工作的教師共同編寫了《現代企業文化概論》教材,該教材於2001年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該教材得到了廣大使用者的喜愛,至今已經印了一萬多冊,並於2006年作了第二版的修訂工作。

但隨著我國企業發展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我們在使用這本教材的時候,仍然感到很多內容需要更新和補充。為此,我與奚從清教授商議,是否重新編寫一本體係更加完善、內容更加充實,兼顧學術研究和教學需要的教材。奚教授是一位我很尊敬的老教授,他如今雖已年過七旬,但仍然堅持教學和研究,他對我的提議表示讚同,並建議以我為主來組織編寫。在對國內外企業文化著作和教材進行了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將新教材的編寫思路和內容重新作了梳理,構建了如下的框架:我們將本書內容分為四部分,分別為:企業文化概念篇、企業文化內涵篇、企業文化外延篇和企業文化建設篇。其中,企業文化概念篇主要介紹有關企業文化的概念、企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企業文化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麵的內容。企業文化內涵篇介紹了企業文化的九個組成部分:企業環境、企業目標、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倫理、企業製度文化、企業形象、企業品牌文化、企業禮儀文化。企業文化的外延篇主要介紹企業文化與其他相關文化的相互作用關係,包括企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商業文化、網絡文化、法律文化及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的相互作用關係,既體現了企業文化的曆史繼承性,又充分反映了企業文化的與時倶進的現實性特點。企業文化建設篇則是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建設,特別重點分析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股份製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等當前我國的幾種主要類型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充分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的特征,因而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實踐性。

作為一本好的教材,必須要兼顧學術性和實用性。因此,我們在本書內容安排上,在闡述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及西方發達國家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動態的同時,突出了企業文化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應用和發展,並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和途徑進行了論述。同時,本教材各章都根據具體的內容,合理安排了針對性強、與學習內容結合緊密的實際案例以供學習者參考和分析;從第二篇開始,在每一章的後麵還附上典型案例分析題,以供學習者學習時討論分析。在編寫本書時,我們考慮到學科體係的完善性,在內容編排上盡可能把相關的內容充分考慮進來,但在具體教學時,受課時的限製,一般不可能通篇講解,授課教師可根據課時的多少適當地進行取舍。建議第一篇、第二篇為必選內容,第三篇、第四篇中除第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外,其餘的各章均可進行取舍。

本書的出版既是我們以往教學科研的總結,又是我們教學科研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參閱和吸取了近年來國內外出版和發表的有關企業文化論著的重要觀點,努力反映本學科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水平。在此謹向這些論著的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

本書由謝健、奚從清主編,各章編寫分工(按各章先後為序)為:奚從清(第一、二、三、四、五、十八章)、舒曉楠(第六、七章)、謝健(第八、九、十三、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章)、於海燕(第十、十一、十二章)、吳幕(第十四、十五章)、何平(第十六、十七章)。最後由謝健、奚從清總纂。我的研究生付映傑對全文進行了仔細的校對,在此表示感謝;同時也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支持和幫助,還要感謝責任編輯鄒小寧女士為本書付出的辛勤勞動,使得本書得以及時的出版。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本書可能有不足與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謝健

2011年7月於溫州大學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