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步兵用槍——步槍篇(1)(2 / 3)

到17世紀中期,這種燧發槍已廣泛裝備法國軍隊,後來,這種燧發槍被世界各國仿製和采用。

燧發槍的廣泛使用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期。

燧發槍有步兵燧發槍和騎兵燧發槍兩種,步兵燧發槍的口徑為19.8毫米,槍長1560毫米,槍重5.69千克,彈丸重32.1克;騎兵燧發槍的口徑為17.3毫米,槍長1210毫米,槍重4.6千克,彈丸重21.3克。

4.火帽點火——擊發槍

1807年,英國牧師A·J·福塞斯發明了使用雷汞擊發藥的擊發點火裝置,之後又有人發明了新的點火裝置——火帽。把火帽套在帶火門的集砧上,打擊火帽即可引燃膛內的火藥,這就是擊發槍的擊發原理。具有這種擊發機的槍叫做擊發槍。

1808年,法國機械工包利應用紙火帽,並使用了針尖發火。

1821年,英國伯明翰的理查德斯發明了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

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

這樣一來,擊發槍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紀,針刺擊發槍也誕生了。據相關史料記載,它最早出現於1840年,由德國人德萊賽發明製造,故而又稱“德萊賽針刺擊發槍”。針刺擊發槍的彈藥從槍管後端裝入,並用針擊發火。

事實上,這種武器最先裝備於普魯士軍隊。在普魯士的三次王國統一戰爭中,擊發槍大放異彩,令丹、奧、法三國騎兵聞槍色變。

與擊發技術同步發展的是裝彈技術。此後,擊發槍還發展成多管擊發槍,美國關於西部牛仔的影片中經常會看到身穿仔褲、頭戴大簷帽的牛仔,手中握的大多是多管擊發槍。通常這類多管擊發槍比單發擊發槍打得快,很顯然它提高了槍械的射擊可靠性,並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此外,“瞎火”故障比燧發槍大幅度減少。一般來說,燧發槍平均每7發子彈就會出現一次“瞎火”,而擊發槍使用時,則大約發射200發子彈才會出現一次“瞎火”現象。擊發槍的出現,標誌著槍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最早的連發槍——連珠槍

連珠槍的出現使步槍的發展由單發進入了連發的新階段。最早的連珠槍,是由美國首先設計成功的。1854年,俄軍在爭奪東歐霸權的戰爭中,因槍械落後而敗給英、法、土聯軍;1877年7月,又因為相同的原因,在同土耳其軍隊的交戰中,俄國再次戰敗。

後來揭示的事實證明,俄軍之所以一連兩次失敗,原因在於“交戰國”土軍用溫切斯連珠槍替代落後的單發槍,而俄軍手中卻仍然使用的是伯丹單發槍和克恩卡後裝槍。由此可見連珠槍的優勢。

1877年年底,歐洲各國的軍隊迅速裝備了連珠槍,不久又更換了更先進的德國設計生產的毛瑟步槍。世界著名的槍械設計師保羅·毛瑟,小學畢業後就到一家兵工廠當了一名童工。1865年,在家人的影響下,他設計出一種使用金屬彈殼槍彈的槍。隨後不久,他又研製出11毫米口徑的槍機直動式步槍,該槍的誕生為此後軍用步槍的發展研製奠定了基礎。不過,遺憾的是,普魯士沒把毛瑟研製的槍當回事,卻被雷明頓公司駐歐洲的代表桑納爾·諾裏斯所重視。

根據諾裏斯的推薦,德國政府生產了毛瑟步槍,把它命名為1871式步槍,在1884~1889年的5年時間裏,先後3次對毛瑟步槍進行了改進。隨後,比利時、波蘭、西班牙、南斯拉夫等國家紛紛仿製,從此世界上出現了多種型號的毛瑟步槍。

美國人隨即又設計出了加蘭德步槍。《簡氏步兵武器年鑒》認為:“加蘭德步槍是本世紀輕武器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之一。”

加蘭德1888年1月出生於加拿大的一個農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加蘭德移居美國紐約市,在一家精密儀器廠擔任工程師。1918年6月,美國任命加蘭德為槍械技師。當時,美國陸軍不僅在數量上缺少步槍,質量和技術上也非常落後,故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

加蘭德步槍為7.62毫米口徑。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步槍多為7毫米口徑,加蘭德在設計7毫米半自動步槍的同時,還秘密地設計了一支7.62毫米口徑的步槍,經過試驗,效果要明顯優於7毫米口徑的步槍。

於是,美國陸軍最先裝備了加蘭德的7.62毫米口徑半自動步槍,從而使美國人第一次在輕武器發展史上躍居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