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工業方麵,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煙氣脫硫等汙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
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範工程開始啟動。
⑤環境保護取得進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
⑥市場環境逐步完善。
中國能源市場環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改革穩步推進。能源企業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製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基本實現了上下遊、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製不斷完善。
(3)能源麵臨的未來挑戰
中國正在崛起,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正在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需要構建一個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係。
①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
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提高供應能力困難較大;能源資源分布不均,持續穩定供應需要交通運輸的支持;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能源浪費嚴重。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同時要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②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
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造成環境汙染相當嚴重,給環境保護增加了不少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汙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③市場體係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
中國能源市場體係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製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係和環境成本。
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一步規範,能源監管體製尚待健全。
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礦難事故頻繁發生。
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係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第二節“狼來了”——能源危機
1.迫在眉睫——能源危機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基本驅動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安全問題就開始出現,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更是對當時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為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危機發生後世界各國都製定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核心的能源政策。
能源危機是指因為能源供應短缺或是價格上漲而影響經濟。這通常涉及石油、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世界經濟的現代化,得益於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與核裂變能的廣泛投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