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我國的恐龍化石為什麼這麼多(1 / 1)

我國的恐龍化石埋藏非常豐富,曾是恐龍的一塊樂土。恐龍及其他中生代的動物們喜歡這塊土地,在這裏度過了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從侏羅紀到白堊紀,時間長達1億年以上。恐龍在我國的土地上留下了那麼多的遺骨和那麼多的蛋化石,看得出,它們在這裏生活得相當不錯。

恐龍為什麼喜歡在中國安家落戶?

這首先得從恐龍的生活習性說起。恐龍是陸地動物,它們不能在海洋中生活。因此對它們來說,有一塊可以落腳的陸地是最起碼的條件。

但是,光有陸地是不夠的,恐龍要求陸地上有豐富的水源,有茂盛的植物以及終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恐龍是爬行動物,它隻能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如果那陸地是塊幹旱缺水、草木不生的不毛之地,對恐龍而言就如同地獄一般,說什麼它們也不會跑到這樣的地方去送死。

世界各地發現的恐龍化石埋藏地的古環境,均符合爬行動物的基本生活要求。恐龍生活的地方湖沼、河流發育,植被鬱鬱蔥蔥,氣候終年濕熱。而這樣的地方,一般均為地勢較周圍低的盆地或低地。在恐龍眼裏,這就是它們的“風水寶地”。

20中生代時,我國的國土已基本上是陸地環境,而且地勢比較平坦。在遼闊的大陸上,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沉積盆地或低地,如著名的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古陸上的低地及祿豐盆地等。在廣東、浙江、安徽、山東等省還分布有許多小型的沉積盆地。

在這些古盆地或低地中,均有恐龍遺骨化石發現,說明那裏的生態環境合乎恐龍們的要求。

但是,地球上的環境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風水寶地”也並非總是那麼美好,就說四川盆地吧,侏羅紀時情況相當不錯,但進入白堊紀後,幹旱環境就降臨了。所以,四川盆地有侏羅紀的恐龍,卻不見白堊紀的恐龍。

中生代時期中華大地的環境,是相當適應恐龍生存的。相比之下,歐洲中生代晚期是海洋環境,那裏根本不見恐龍的影子;北美侏羅紀早期、南美侏羅紀晚期均缺少恐龍化石,證明當時的自然環境不利於恐龍的生存。

在非洲大陸,中生代的恐龍化石較為零星分散,可見那裏的環境也不如中國大陸那樣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