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常有句俗話叫做——時胖,長大了不一定胖,意思就是看著形勢好,但是未必結果就一定好。
人是這個樣子,事是這個樣子,象棋也是這個樣子的,局麵好不代表一定就能結果好,不定一著不慎就滿盤皆輸了。
就算沒有輸的話,被對手給頂和了也是很委屈的,就好比是在對手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時候,自己摁住對手就是一頓暴打。
但是當自己以為對手就要掛掉是時候,停下來歇口氣,檢查下對手還有沒有氣的時候,對手突然就蹦起來跑掉了。
相信下棋的人都碰到過那種情況吧,所以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得更加的謹慎,從開始走棋就很快的樂凡,這個時候開始慢了下來。
本來樂凡準備的是一套的作戰方案,但是取得效果卻大大的出乎了樂凡的預料,所以後期的套路,就用不上了。
也許有人覺得優勢都適合的套路,優勢大了應該更可以走才是啊,其實不是這樣的。
棋局不同的時候,行棋路子肯定不是不能一視同仁的,必須隨時根據當時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作戰方法。
樂凡斟酌了一段時間之後,開始走棋了,車8進5,進左車去捉西殘的中路兵,這個中兵在吃掉了樂凡的馬以後已經是飄了起來。
西殘的兩個馬已經不能對這個中兵進行守護了,樂凡這個時候進車捉中兵,中兵還不能過河。
樂凡的巡河炮還架在路呢,防禦著從4路到9路的巡河線,中兵過河相當於是自尋死路。
就算樂凡沒有巡河炮的話,西殘的這個中兵也不怎麼敢過河的。
象棋規則裏,對於沒過河的兵卒,是可以長捉的,但是對於,已經過河的兵,卻不能長捉了。
最多不能到個回合,就是不能捉6下,但是兵過河以後,沒有其他子力看護的時候。
被車橫著捉5步就已經是到了底線,那就成了底兵,基本上就沒有用了,最慘的還是要數中兵和邊兵。
中兵和邊兵雖然在過河到時候,不受對手中相的威脅,但是過河以後,卻要受對手底相的威脅。
被車連著捉兩手後以後,再進就是相眼了,那可真是進退無路啊,叫不應,叫地地不靈啊,隻能是駕鶴歸去了。
也就是車在符合棋規的情況下,捉五步兵就已經足夠把兵趕成底兵,或者直接趕死兵了。
所以兵過河時候,都是需要有車或者炮去守護的情況下才進兵動戰爭,要不那可就是有去無回了。
用馬守護不是不行,象棋俗語裏就有馬看炮瞎胡鬧的話,除非這個馬有根,要不被車既捉馬又捉兵的情況下,必丟一子啊。
所以用馬守著兵的話,還得有其他子力守護馬,並且馬守護的是點,不利於兵的前進。
車炮守護的是直線,正好符合兵在行進路線,所以車炮看護過河兵前進是最適合的。
但是苦就苦在西殘的雙炮已經沒有了,雙車還窩在家裏沒出門呢,兵又不能直接過河,隻能是拿拐角馬去守中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