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向“藍血十傑”學什麼

當今世界,互聯網的技術革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拉開了序幕,同時正以迅猛的速度改寫著人類曆史。隨著衝擊的不斷擴大,互聯網思維逐漸盛行,甚至顛覆了傳統的經營模式,重新構建了商業規則。然而,當“創新”、“開放”、“想象力”、“體驗”等越來越多互聯網精神被企業管理者納入企業管理模式時,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的精細化管理真的過時了嗎?在這個使人困惑的問題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2014年6月16日的華為內部“管理研討會”上,任正非首先提到了“企業要向‘藍血十傑’學習”的觀點。“藍血十傑”將科學管理和批判性思維精神帶入企業管理,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的體係下,改變傳統企業管理以直覺和經驗為導向的管理模式,為公司管理建立了紀律和秩序。這恰恰是互聯網時代現代企業管理所需要的。

作為美國現代企業管理的奠基者,“藍血十傑”在中國並不為人熟知。但在美國商業史上,他們的傳奇經曆早已家喻戶曉。“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航空隊“統計管製處”聚集了一大批精明、英勇的空軍軍官。他們從未踏上沙場,卻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數學模式克敵製勝,為部隊和軍需物資的精準配送和有效控製提供了正確的決策依據,並最終為盟軍節餘了十億美元的耗資,協助美軍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後他們解甲歸田。此時正值福特公司陷入全麵危機,眼看汽車界龍頭寶座搖搖欲墜。1945年,福特二世將十名退伍的空軍後勤英雄全數聘用。盡管當時,他並不知道十個人將在公司甚至美國掀起一場以崇拜數字和管理控製為特征的變革,但事後證明這是他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十位後勤軍官以數字為信仰,采用全新的控製和管理技術,以“精準配送”再造了福特汽車的供應鏈。他們通過成本的分配和控製,預算的編列,為公司節約了成本,使福特汽車的利潤大幅度躍進,為拓展市場份額創造了巨大空間。福特扭虧為盈,從低迷不振中被拯救出來,一路高歌猛進。

在西方,“藍血”特指那些英勇、智慧的精英血統。因此,這十位統計管製處的精英也被人們尊稱為“藍血十傑”。“十傑”出身哈佛,個個出類拔萃、勇猛精進,堪稱企業界空前絕後的團體。

在這個團體中,查爾斯·桑頓是意誌堅定的領導者,也是“十傑”的帶頭人,他創辦的利頓工業公司,成為史上第一家集團企業;

麥克納馬拉是同事眼中的“人類電腦”,他41歲成為福特汽車總裁,並被肯尼迪延攬為國防部長。在麥克納馬拉眼中,一切事實都可量化,每個問題都有一個數字作答。他不講情分,隻崇尚數字和理性,這成了“十傑”行事風格的極致寫照;

愛德華·蘭迪就是秉承規範管理的代表,他將福特財務部打造成具有高度行為規範的高效部門,並通過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將“十傑”的信念傳播到世界各地;

阿傑·米勒雖然並未像其他人那樣在福特風生水起,但他後來成為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院長,同樣聲名遠揚;

班·米爾斯不像其他人那樣崇尚權力,為了往上爬不計一切代價,他總能平衡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善於處理各種事務,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利斯是“十傑”當中的悲劇人物,他設計的“水星大道巡弋”銷售慘敗,緊追其後的“艾德瑟車型”成為汽車工業最大的慘劇,利斯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最終吞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