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寧波府一帶發了一場很大的洪水,淹沒了許多村莊。地勢低的,隻露出一些屋尖和樹梢;地勢高的,人們也隻能爬上梯子暫時躲避。
地處西鄉的黃山村,地勢比較高,在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隻有母子兩人。母親年過半百,兒子名叫阿新。阿新今年剛滿二十五歲,生得英俊魁梧,為人忠厚善良。這一天,母親把阿新叫過來吩咐道:“兒啊!我們世代窮苦,你又從小死了父親,靠我搖一條渡船把你拉扯成人。現在發了大水,渡船用不上了,你趕快劃一條船,到那地勢低窪的地方去看看,有沒有落水的人,救他幾個,也是我們船家應有的本分。”阿新聽娘一講,連忙回答:“是,是,孩兒馬上就去。”說著從牆上摘下櫓帶,從牆角背起船櫓,蹚著水走到門外,在樹旁解開船纜,搖櫓動身。這辰光,屋裏又傳來了母親的聲音:“兒啊!這次出門,救人要緊,看到了財物,切莫動心。你要牢記為娘的話:不撈衣衫隻撈人!”阿新邊搖船邊大聲回答:“請娘放心,孩兒記住了!”說著,小船飛快地離黃山村而去。
離黃山村二十裏有一個烏山村,地勢也比較高,山腳下也有一戶人家,隻一個人,他的綽號叫“三光”。為何叫他三光,說來有個原因。三光家本來還富裕,父母健在時已替他訂了一門親事:對方是黃山村和烏山村之間叫低塘村的一戶人家,姑娘名翠鳳,相貌標致,性情溫和,又很勤勞。可是這個三光,不務正業,好吃懶做,經常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狂喝濫賭,把好端端一份中等家產,全部敗光。父母相繼被氣死。因而,雖有婚約在手,也無力成親。此人稍有銀錢到手,就喝光、用光、賭光,因此人人都叫他三光。這一天,三光灶上無米,灶下無柴;想去賭,身邊一個爛白板也沒有。正在發愁,忽見漲了大水,心中一動:對!我正可搖一條小船到低窪的村莊轉轉,碰碰運氣,也許能發一筆橫財。想罷就出門搖了一條小船,邊搖邊唱起小調來:“七月裏來有財星,三櫓兩櫓急急行,茫茫大水誰知情,隻撈衣衫不撈人……”
搖了幾裏路,隻見迎麵漂來一隻大木箱。三光大喜:“運道好,不必起大早,我的賭本來了!”
忽然,從木箱中傳出了一個女子的呼救聲:“前麵那位大哥,救救我吧!”三光一愣,連叫晦氣。搖近一看,見箱中坐著一個蓬頭散發的姑娘,看不清臉麵,隻見她渾身哆嗦著,一手挾著一隻包袱,一手提著一隻妝盒,心想:唔,還是有油水的!
“大哥!快救我上船吧!”姑娘驚喜地喊道。
三光眼珠一轉,想了想,說:“可以!你先把包袱、妝盒遞上船來!”邊說邊把船靠近木箱。姑娘慌忙遞上了包袱、妝盒,三光接過東西,往船艙中一放,拿起撐篙。姑娘正要用手來抓,說時遲,那時快,三光用力把撐篙向那木箱一點,狠狠地說了聲:“對不起,我養不活你!”就掉轉船頭,回烏山村去了。
木箱被撐篙一捅,向外一側,呼的一聲,一下子灌進了大半箱的水。那姑娘驚得臉孔發白,大聲地叫:“大哥救命!你好忍心哪!”但是三光的小船早跑得無影無蹤了。這時候,北風怒號,水勢洶湧,一個浪頭打來,木箱就下沉了。眼見那姑娘在水中滴溜溜地打轉,時沉時浮。正當危急之際,忽聽水麵上一聲大喝:“不要慌!快抓住我的竹篙!”姑娘在昏迷中猛然驚醒,見水上有竹篙伸來,連忙一把抓住——她終於得救了。
救姑娘的青年,就是黃山村的阿新。阿新飛快地把船搖回自家門口,從艙中抱起渾身濕淋淋、凍得半死的姑娘,走進家中,把姑娘放在母親的床上。阿新媽替她換了衣裳,蓋上被頭,阿新在廚下燒來一碗滾燙滾燙的薑湯,給姑娘喝下。待姑娘暖和過來,一交談,才知道她叫翠鳳,是低塘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