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生物技術發展的成果——1938年無籽西瓜的發明(1 / 1)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為充足,含水量高達96.6%,是人們喜食的時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煩,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樣沒有籽呢?於是人們開始研究利用生物技術培育無籽西瓜。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同年,日本生物學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處理西瓜雌花柱頭,獲得多倍體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1950年,日本育成了9個品種的無籽西瓜。無籽西瓜得到大麵積推廣,到1957年,日本種植無籽西瓜的麵積約達100萬平方米,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先後有印度、美國、意大利、智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泰國等國家的科學工作者,開展了西瓜多倍體的研究工作。中國從50年代至60年代初,進行無籽西瓜的試種。1965年,湖南無籽西瓜已銷往港澳市場。以後許多地區也積極推廣,並選育出適合當地特點的優良品種。

無籽西瓜是利用三倍體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嗎,一般的生物細胞,染色體總是成雙成對的。譬如人就有46條、共23對染色體,每一對染色體長度一樣,看起來像雙胞胎,這樣的生物叫做二倍體。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樣都屬於二倍體。香蕉等天然無籽水果則例外,屬於三倍體,它的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雙胞胎”,而是有三套。這些“三胞胎”細胞在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總是不能成雙成對等量分配,不是多了就是少了。這樣的生殖細胞雖能刺激果實發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結籽成為種子。這好比有的人長大成年了卻不會生育一樣。

培育無籽西瓜的關鍵就是要把二倍體西瓜變成三倍體西瓜。主要方法是:將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種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學藥物進行人工誘變,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創造出四倍體西瓜。然後把四倍體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作父本,在開花時用人工授粉進行雜交,就能得到三倍體的種子。第二年用三倍體的種子種植,長成的花用二倍體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無籽西瓜。由於無籽西瓜體細胞染色體為33條,它在生殖過程中無法均勻配對,生殖力顯著衰退,隻能形成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白嫩種子,這樣的西瓜故稱無籽西瓜。

無籽西瓜由於沒有種子不能繁殖後代,所以必須采用年年製種的方法,成本較高,當然,無籽西瓜的價格就要略高於普通西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