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航空母艦(1)(3 / 3)

早期的航空母艦隻配置了少量小型戰鬥機、偵察機和轟炸機,而這時航空母艦上所裝載的戰鬥機仍是陸基作戰飛機,飛機在甲板上起降都較困難,也較危險。不過,飛機畢竟能從艦艇上起降,航空母艦畢竟完成了其他軍艦難以擔負的任務。

二戰中的航空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德國潛艇就顯示出它令人難以預料的作戰技術優勢。為了與德國潛艇抗衡,英國海軍成立了幾支獵潛艦隊,每支獵潛艦隊均由1艘航空母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企圖以此打擊德國潛艇的囂張氣焰。盡管這一設想較為“可愛”,但它卻是錯誤的。因為,這一設想的執行即意味著“競技神”號、“勇敢”號、“暴怒”號和“皇家方舟”號脫離主力艦隊,而被派到西海岸和其他類似海域進行巡邏,期望它們的飛機能夠支援常常遭到德國潛艇攻擊的護航船隊。但由於航空母艦體積龐大,易於被攻擊,故英國人不敢輕易讓他們的航空母艦駛入德國潛艇經常出沒的海域,而且,當時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性能還較差,不太容易擊沉潛艇。1939年9月14日,盡管英“皇家方舟”號發現了德國“U-39”號的潛艇航跡,但其飛機卻未起任何作用。相反,倒是擔任警戒的驅逐艦以深水炸彈給德潛艇以重創。3天後,德國潛艇看準了英航空母艦的弱點,“U-39”號潛艇以3枚魚雷命中“勇敢”號航空母艦,一舉擊沉了它,578名官兵隨艦體沉入大海,無一生還。“勇敢”號被擊沉,引起了英國全國震驚,其餘的航空母艦立即撤回。

在沒有先進的艦載機和優秀的艦載飛機飛行員的情況下,航空母艦不但難以與潛艇相抗衡,甚至連一些中小型艦艇也難以對付。1939年6月7日,英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光榮”號攜載著本艦的“劍魚”式飛機和皇家空軍的部分“鬥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航行到納爾維克以西海麵,突遭德國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諾”號的堵截。護衛“光榮”號航空母艦的兩艘驅逐艦邊施放煙幕掩護邊全力還擊,並有一枚魚雷命中了“沙恩霍斯特”號,但由於航空母艦上停有空軍的飛機,本艦飛機難以升空作戰,故不久就被德艦擊沉,另外兩艘護航驅逐艦也被擊沉,3艘軍艦隻有46人幸存。

真正奠定了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是在珍珠港海戰。1940年12月7日上午7時30分,一支擁有6艘航空母艦、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的日本艦艇編隊,在大霧茫茫之時,頂著滔滔巨浪駛達夏威夷群島北部離瓦胡島230海裏的海域,企圖一舉消滅駐泊於瓦胡島上珍珠港口的美國太平洋艦隊。7時55分,艦隊的350多架艦載飛機,攜帶著航空炸彈和魚雷,分兩批直向珍珠港撲去。這天正值周末,美太平洋艦隊除個別艦艇外出執行任務,其餘全都駐泊港內。許多官兵都到岸上去度周末,留在艦上的軍官和水兵也起得很晚。就在日本首批海軍飛機抵達珍珠港上空的時候,瓦胡島艦群的煙囪連一縷輕煙也沒有升起,港內的艦船可以說才剛剛蘇醒。當日本首批飛機已在珍珠港內艦群上空盤旋時,美海軍樂隊還在奏國歌,升國旗,直到國旗升到一半時,日本飛機投放下第一枚魚雷,人們這才開始醒悟,驚呼:“空襲!空襲!這不是訓練!”頓時,艦上官兵亂作一團,驚恐萬狀。僅1小時35分鍾時間的襲擊,日本海軍航空兵就把美太平洋艦隊的94艘戰艦、389架飛機、4570多人炸得傷的傷、沉的沉。

日本海軍以航空母艦編隊偷襲珍珠港取得成功,以及日本海軍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的第三天,為衝破英國人的封鎖而擊沉了英國的一艘號稱永不沉沒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的事實,徹底打破了戰列艦統治大海的神話,使航空母艦一躍而成為海戰場上的重要角色。可以這樣說,珍珠港事件是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它宣告了航空母艦的崛起和戰列艦時代的結束。此後,美國海軍盡管沒有正式頒布文件,但實際上已放棄用戰列艦作為艦隊的主力,而改為航空母艦特混編隊作為海戰的主要作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