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噴氣時代來臨(1 / 2)

進入新動力時代美國的航空工業界認為研製噴氣發動機的費用太過於昂貴,所以遲遲未能啟動噴氣客機的研製計劃,從而讓英國捷足先登。首先,英國維克斯公司(現為英國宇航公司)的天才航空工程師惠特爾利用一種介於活塞式發動機與噴氣發動機之間的過渡性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種渦輪螺旋槳客機“子爵”號。

渦輪螺旋槳飛機不僅比活塞式飛機油耗量要節省得多,經濟性也有很大改善,而且可以在飛行高度約8000米的氣流較平穩的高層氣流中飛行,其振動也要比活塞飛機小得多,所以乘坐舒適性也有較大的改善。

“子爵”號飛機用4台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可以載客40~59人,航程為2554千米,速度為573千米/時。

“子爵”號飛機於1945年開始設計,1946年開始製造,1949年就開始在倫敦一巴黎航線上試飛行,用時57分鍾。該機曾在1948年的範堡羅航展上進行展出,當時還沒有一架訂單,前途似乎渺茫。直到1950年7月29日,英國歐洲航空公司用最初的生產型“子爵”70 1開辟了世界上第—條正規的倫敦一塞浦路斯渦槳客機航線後,逐漸受到航空界的關注,此後還發展了多種衍生型,最大的“子爵”810通過改進機體結構和換裝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最多可載客70人。“子爵”號飛機在1964年3 N停產之前,總共生產了444架。

渦輪螺旋槳飛機雖然比噴氣飛機的速度要慢、航程也相對較短,但經濟性好,很省油,所以麵對油價的不斷飆升,渦輪螺旋槳飛機的市場也在不斷回升。

“彗星”的升起與隕落從20世紀40年代末期起,英國開始研製噴氣式客機。1949年7月27日,由英國德·哈維蘭公司研製的四發中程噴氣式客機“彗星”號首飛,巡航速度達到800千米/時,幾乎是活塞式飛機的兩倍以上,飛行高度也突破了10000米,達到了12800米。

在1950年英國舉行的範堡羅航展上,“彗星”號像一顆閃亮的彗星劃破了長空。整個航空界被震動了,“彗星”飛機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航空工業第—顆閃亮的明星。

“彗星”號於1952年5月2日開始投入航線運營,由倫敦飛往南非的約翰內斯堡,途經羅馬、貝魯特等5個城市,每次可載36~44名旅客,從而將世界航空運輸帶進了噴氣新時代。

繼“彗星”號之後出現了“彗星”Ⅱ和“彗星”Ⅲ,並接獲了來自歐、亞甚至北美的數十架訂單,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對手能與它競爭。

然而,正當英國準備用“彗星”號大展宏圖之際,卻接連3次發生飛機在空中解體、爆炸的慘劇,全世界再次為之震動。

“彗星”號飛機采用了當時最好的製造材料與技術,在製造中經過嚴格的試驗和檢驗,質量比當時所有的飛機都要好。

究竟是什麼力量把它撕得粉碎?有的還以此推測有高空“暗洞”,也不乏有人大肆宣揚一種神秘力量等。

爆炸原因最終被查清楚,它是由飛機增壓艙內方形舷窗處的機身蒙皮出現的一條細裂縫引起的。這個裂縫不是由於材料本身的強度不夠,而是由於飛機在反複起飛和降落中,機身蒙皮在受到反複增壓和減壓壓差的載荷下,不斷來回彎曲變形而產生的。這就是人們後來弄清楚的“疲勞破壞”。此後,飛機沒計學中專門增加了—個新學科——‘疲勞學”。

當英國工程師們對“彗星”號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後重新出山時,天空已經出現了新的明星,“彗星”號不得不哨然退出空中舞台。

噴氣飛機第一人恩斯特·亨克爾(Ernst Heinkel)於1888年出生於德國南部的一個叫格龍巴赫的小村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