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靈長類動物以樹葉為食,而大多數所吃的食物卻十分廣泛。如黑狐猴主要吃樹葉,也吃蛋、小鳥、昆蟲、花和水果。猴子吃東西時顯得雜亂無章。當它們在樹頂上吃水果時,常常會把吃了一半的食物丟到地上,這些食物會引來其他動物如鹿和野豬。
懶猴
靈長目懶猴科,體毛呈絨毛狀,毛絨厚而密,十分柔軟。毛黃灰色至深棕色。腹麵白色至淺黃色。四肢細長,手和足呈鉗狀,適於抓握。眼大而圓,耳明顯,呈圓形,耳緣無毛。每年發情2次,妊娠期160~174天,每胎產1~2仔,幼仔有稀疏的短毛,眼已睜開。幼仔隨雌性生活約1年後才獨立生活。分布於印度南部及斯裏蘭卡等地。
蜂猴
靈長目懶猴科,頭圓,體形粗短,尾短而隱於毛叢中,四肢短而等長,體被細軟而厚密的棕黃色毛,正中央有1條深棕色縱經緯度自頂部延伸至尾基部,腹麵灰白色。眼、耳均有黑褐色環斑。全年繁殖,妊娠期約193天,每胎產1仔,偶有2仔,分布於我國廣西、雲南。數量稀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眼鏡猴
靈長目眼鏡猴科,頭圓,鼻吻部短,兩眼顯得特別大。尾細長,除末端有1撮長外,其餘裸露無毛,背部毛米色或棕灰色,腹部灰色。指、趾末端呈吸盤狀,能在平滑的樹幹上攀爬。妊娠期約6個月,每胎產1仔。分布於菲律賓南部、蘇門答臘和加裏曼丹島一帶,數量稀少。
南非狒狒
靈長目猴科,身體結實,四肢發達。鼻麵部較長,臉部裸露,似狗臉。全身黃棕色,腹部及四肢內側毛色淺淡,尾較長。雄性體形大於雌性。全年繁殖,妊娠期175~193天,每胎產1仔,偶有2仔。分布於南非。
51、猿
猿是生活在森林裏,以植物為食,高大有智商的靈長目動物。猿分成兩大類:長臂猿或小猿,體積小,瘦長,在東南亞森林裏活動比較靈敏;高大猿,包括亞洲巨猿,非洲大猩猩、普通黑猩猩以及矮小黑猩猩和人類。高大猿會使用工具,能解決問題。由於人類的捕捉,生長環境的破壞,許多猿的種類瀕臨滅絕。
黑猩猩
黑猩猩是除了人類外最聰明的靈長目動物,它們有喜怒哀樂,會模仿人類,會利用簡單的工具。黑猩猩身高1.2~1.5米,除臉部以外,全身長滿黑毛。它們的腦袋比較圈,長著一對特別大的直立的耳朵。眉骨比較高,眼睛深陷,鼻子很小,嘴唇長而薄,沒有頰囊。黑猩猩性格比較外向,喜歡群居,主要棲息在非洲中西部地區高大茂盛的落葉林中。
大猩猩
大猩猩是最大的靈長目動物。它們生活在非洲赤道的熱帶雨林中。成年雄性大猩猩直立時高2米,重約140~250千克,最生可超過290~千克,雌性約70~120千克,所有大猩猩都有黑皮黑毛。大猩猩結群而居。每群16~30隻,由一隻雄性大猩猩領導,有自己的活動範圍,通常占地約40平方千米。不同群體相遇時也可以友好地在一起覓食,甚至非常友善。大猩猩以樹葉,嫩芽、蕨類、塊根植物和纖維性樹皮為食,有時也吃野果,大猩猩其實是一種非常安靜的動物,它們的智力也非常發達,大約相當於人類三四歲兒童的智商。
人類的遠親
以往,研究者隻依據形態。肢體和器官等的相似程度,來判斷不同物種之間親緣關係的遠近,從這個角度看,人和猩猩似乎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最後,生物學家分析人與猩猩的基因,結果驚奇地發現,人與猩猩的差異隻有1%,這主要通過研究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來進行判斷的。“脫氧核糖核酸”象一套圖譜,能說明動物是如何發育成長,每天怎樣製造所需的各種蛋白質,如肌肉、細胞等各種成分。科學家通過分析某種蛋白質,如分析血紅蛋白中氨基酸的序列來判斷人與動物之間的差異。雖然實驗的結果,各家略有不同,但總的趨勢是人與猩猩最相近,其次是人與猴子,人與狗。粗步推算,人和猩猩在500萬年前是同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