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文斯認為隻有全麵推行節約,使用風電以及太陽能才能使得我們的能源使用不會給氣候帶來風險。但有一本書卻很好地說明為何這並不是一定的。這就是《可持續能源:不需要熱空氣》(Sustainable Energy:Without the Hot Air,2009),作者是戴維·麥凱(David MacKay),他是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門的首席科學家。這本書有相當翔實的分析,描寫生動具體並且配有大量插圖,詳細地說明英國要怎樣做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正如他的同行索爾·格裏菲思所分析的,我們要采取的措施加起來是如此嚇人,但假如真的都應用上的話,確實可以起到作用。他有一句話現在已經被經常引用了,“我不是要親核,我隻不過是在親算術而已”。

寫完這本書之後,我有一點兒思想上的變化還真是因為戴維·麥凱。在書中我對“潔淨煤”技術是頗為看不起的,有一次跟麥凱吃飯,他跟我說,幾乎每個國家都還是會使用到燃煤發電的技術,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因為這樣的電很便宜啊。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如何才能使得燃煤本身可以變得清潔,並且將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起來,將其埋到地下,或者是用水泥將其封存起來。從這一點來說,戈爾那些花費大量金錢的詆毀潔淨煤的電視廣告反而不是好事。

我的另外一個轉變是,我對於太空太陽能的期望被打碎了。埃隆·馬斯科(Elon Musk)是專門發射火箭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和太陽城(SolarCity)的主席。他告訴我說,哪怕進入太空是免費的,但是由於在太空進行能源收集和能源傳輸的轉化率很低,因此我們不可能使用太空太陽能作為基荷電力的來源。

最後,我要後悔沒有在書中講述核聚變作為能源選項。跟大多數人一樣,我認為這東西太好了,簡直是不可能的——不需要去采礦(燃料就是氫氣),不會排放任何溫室氣體,沒有任何的廢棄物,沒有任何泄漏的風險,不會被用作武器。後來我去參觀了加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裏的國家點火裝置。在那裏可以看到有一大排的激光都以500太瓦的能量以十億分之一秒的速度對準了一個BB彈孔大小的氫同位素上,以此點燃氫原子並且使之發生聚變反應。早期的測試表明成功點火將會在2011年發生。一旦點火成功,那麼後麵最短隻需10年就可以開發出一吉瓦的核聚變發電廠。

生物科技也有相當重要的新聞。美國國家科學院發表了一篇250頁的研究報告,描述了轉基因作物的環境及其社會效益。報告指出,相比於非轉基因種植,種植轉基因的農民所需成本更低,產量更高,安全性更大。而環境效益則是因為他們會使用更少的殺蟲劑,更少有毒的除草劑,特別是不需要翻耕。

下一代的轉基因作物被稱為是“功能食物”,也就是“任何經過改造的包含有除傳統養分之外的健康成分的食物或者食物成分”。而皮尤研究中心關於基因的一個研究則指出:“食品改進包含了一係列的東西,包括一些對心肌健康更為有利的食用油裏包含的脂肪酸,對人體和動物營養都有意義的改良蛋白質,在食品中可以有更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幫助全球範圍內缺乏這些營養的人,此外還有是對那些降低食物當中營養含量甚至是可能導致中毒的物質進行去除。”有機農夫應當被允許種植這些作物。假如不是如此的話,那麼隻會有一個越來越小的人群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購買越來越不健康的食品。

在諾埃爾·金斯伯裏(Noel Kingsbury)寫的《雜交:植物育種的曆史與科學》(Hybrid: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Plant Breeding,2009)這本書裏,我找到了一個與本書相關的故事,就把它添加到這裏吧。早在1998年的時候,在印度,當時的孟山都種子生物科技公司正在進行Bt棉花的測試計劃,範達娜·席娃譴責說,這樣的科技是“自殺的種子,奴役的種子,絕望的種子”。與此同時,金斯伯裏寫道:

農民非常急切地想獲得那些可以抗螟蛉的種子,並且他們還希望可以減少在農藥方麵的支出以及由此帶來的危險。在孟山都種子生物科技公司實驗中“逃逸”出來的一些Bt棉花的種子後來被用以培育新的“非官方”品種的Bt棉花品種……

截至2005年,估計有250萬英畝的耕地都是在種植“非官方”的Bt棉花,是種植孟山都同類棉花麵積的兩倍。還有一個經過檢驗的棉花也種植開來了,這一狀態被稱為是“無政府資本主義”,小規模的種植者開始將可靠的本地品種與那些帶有抗毛蟲的Bt品種雜交。於是世界第一批轉基因的地方品種也開始出現了……

席娃組織的“毀滅孟山都”的行動已經失敗了,並且失敗得非常慘。她從西方知識分子那裏學來的反轉基因的立場對於印度的農民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印度的農民展示出一點,他們不是技術或者是廠商廣告的被動接受者,相反,他們自己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去塑造他們自身的生活。他們所做的行動也許比轉基因的反對者所做到的任何一點都要更為反跨國資本主義的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