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快樂才是硬道理(2)(2 / 3)

年輕人想都沒想就說:“我選財富。”

老人笑了一下,說:“年輕人,隻有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你才能找出生活的意義啊!”

聽完老人的話,年輕人頓悟,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後來,他不但變得一天比一天快樂,還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成了遠近聞名的木匠。

人生的樂趣豐富多彩,要想快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旅,就要主動去給自己尋找快樂,那種“樂”可以是寧靜致遠、恬淡寡欲的知足常樂,可以是人人稱羨的天倫之樂,可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忘年之樂,可以是“忍得一時之氣,可免百日之憂”的忍讓之樂,還可以是“生命在於運動”的運動之樂,還有讀書之樂、平靜之樂……隻要有心,樂趣常在!

豁達樂觀,快樂常在

有一次,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訪弘一法師,兩人陋舍竹椅,相談甚歡,不知不覺間午餐時間就到了,於是弘一法師招待夏先生吃飯。夏丐尊不便推辭,也就應了下來,可是走到飯桌前一看,弘一法師端上來的除了白花花的米飯,就是些鹹菜。雖然夏丐尊先生平日生活一向儉樸,但也覺得這鹹菜入口難咽,再看坐在對麵的弘一法師吃得津津有味。

於是,夏丐尊先生便放下手中的碗筷,心有不忍地對大師說:“大師,你難道不嫌這鹹菜太鹹了嗎?”弘一法師看著他哈哈大笑起來,回答說:“鹹有鹹的味道!”過了一會兒,吃完飯,兩人坐在外邊的椅子上開始喝水。

弘一大師招呼朋友坐下之後,就去端了兩杯水,夏丐尊先生一看竟然是兩杯清澈的白開水,禁不住皺著眉頭說:“難道你的家裏沒有茶葉嗎?怎麼每天都喝這清淡無味的白開水?”

弘一法師又是嗬嗬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菜根譚》中有雲:“君子如水,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一個人自在樂觀的心境就如水一般可以適應任何環境,不去抱怨外在的世界,而是不斷調適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智者的生活方式。鹹淡有味的境界就如宋代無門和尚所作的禪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揭示出了同一個道理,即“隨所住處恒安樂”。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都要心中掛”,人活在世上必定會遭遇不如意和困境,也會有很多的煩惱憂愁,不是每一件事情我們都能完滿地解決,於是便有了嫉妒、憤怒、悲觀、自卑、自慚等一些不好的心境。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學一學宋朝詩人楊萬裏的“風力掀天浪打頭,隻須一笑不須愁”的灑脫。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假如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所以,當不幸降臨到我們身上時,要學著樂觀地麵對,像一個真正的君子那樣,做到一切“坦蕩蕩”,這樣不幸便會很快過去,生活又充滿了陽光。

四祖道信禪師未開悟之時,曾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教佛法禪意。一日,他誠懇地向三祖僧璨禪師請求說:“大師,我覺得人生太過苦惱,希望您能給我指引一條解脫的道路。”

三祖僧璨禪師沉靜地看了他一眼,隨即反問道:“是誰捆綁住你了嗎?”

道信禪師想了想,誠實地回答:“世上無人綁著我。”

三祖僧璨禪師笑道:“世上既然無人捆綁著你,你就是自由的,已經解脫了,你又何必還在苦苦尋求解脫呢?”

後來希適禪師在接引學僧時,也將三祖僧璨禪師這種活潑機智的禪機發揮到極致。有一次,有一個學僧問希適禪師:“大師,如何才能求得一方淨土呢?”

希適禪師答道:“世上有誰汙染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