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寬恕眾生,是苦自己: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1)(3 / 3)

當恩格斯收到信後,立刻理解了馬克思,並在回信中說:“對你的坦率,我表示感謝。你應該會理解我那時的心情,因為,收到你的信時她還沒有下葬,看了你的信,我以為我在失去瑪麗的同時,也會失去你這個最好的朋友……”他還隨信寄出去了一張100英鎊的期票,以幫助馬克思度過困境。

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也沒有完美的人,朋友間相處難免會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如果隻因一時的疏忽,便老死不相往來;隻因一次的不夠關心,便毅然斷定對方是不忠之人、不義之友,那麼就不要怪他人薄情寡義。因為,你沒有寬恕別人的心,自然也不能讓別人來寬恕你。

寬容別人的過錯,原諒是最大救贖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禮好佛後,便信步到花園裏散步,碰巧看到園頭(負責園藝的僧眾)正埋首整理花草,隻見他一把剪刀在手中上下翻飛,或將枝葉剪去;或將花草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個盆中;或對一些枯枝澆水施肥,給予特別照顧……讓人眼花繚亂而又有條不紊。

信徒不解地問道:“園頭禪師,你為什麼將好的枝葉剪去,而給那些看上去已經死去的枯枝澆水施肥,還把一些花兒從這盆移到另一個盆中,甚至在根本沒有植物的土地上鋤來鋤去?照顧花草,有必要這麼麻煩嗎?”

園頭禪師說:“照顧花草,同教育弟子一樣,人要怎麼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聽後,不以為然地說:“花草樹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園頭禪師頭也不抬地說:“首先,我剪去的枝葉看似繁茂,卻全是生長錯亂,不合規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雜葉,免得它們浪費養分,將來才能發育良好。這就如收斂年輕人的氣焰,去其惡習,使其納入正軌一樣。第二,我將花連根拔起植入另一個盆中,目的是使植物離開貧瘠,接觸沃壤。這就如使年輕人離開不良環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觸良師益友,求取更高的學問一般。第三,我特意為枯枝澆水,是因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起來已死,卻蘊涵著無限生機。就如一切不良弟子,並非不可救藥,萬萬不可對他們灰心放棄,須知人性本善,隻要悉心愛護,照顧得法,終能使其重生。第四,我在空曠的土地上鋤來鋤去,因為泥土中有種子等待發芽,需要鬆土助其發芽。就如那些貧苦而有心向上的學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們有機會茁壯成長!”

信徒聽後欣喜地說:“園頭禪師,謝謝您替我上了一堂育才課!”

《涅槃經》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世上沒有不可救的生命,沒有不可教的人才。對待每個學生,都需寬容一些,因材施教,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對症下藥。隻要細心愛護,照顧得法,便可使枯木逢春,激發其無限生機。

曾經有一個小和尚博聞強識,聰慧伶俐,甚得方丈器重。方丈將畢生所學盡數相授,希望自己圓寂後他能接掌自己的衣缽,成為一個出色的佛門弟子。

沒想到有一天小和尚忽然動了凡心,偷偷溜下山去,從此混跡花柳,放浪形骸,又常做些不法之事。

幾年後的一個深夜,微風拂麵,月色如流水般灑遍山野。當年的小和尚忽然懺悔了,對自己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懊悔得無以複加,他披衣坐起,日夜兼程趕往寺裏請求方丈原諒,想重新皈依方丈座前修行。方丈深深厭惡他在山下的惡行,不願再看到他,說:“你罪孽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若想佛祖饒恕,除非桌子上開花。”他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方丈進佛堂誦經,剛一進門,便看見佛像前的桌子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方丈在瞬間大徹大悟,連忙下山四處尋找弟子,但卻為時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又過起了荒唐的生活,而佛桌上的那些花朵隻開放了短短一天便枯萎了。

是夜,方丈圓寂了,他在圓寂前對圍在身邊的弟子們說:“你們要牢記:這世上,沒有什麼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麼錯誤不可以改正。”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而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