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府回來之後,顧小娣便********地撲到了改良魚幹的做法這件事情上麵。最初她想到的是用不同的烹飪方式,可仔細想過之後,她發現這個方法並不可行。一般烹飪方式也不過是煎炒煮炸,不管用哪一種方式別人都可以競相效仿,這並沒有起到改良的作用,頂多也就算是換了個不同的做法。
所以思來想去顧小娣最後還是覺得這個腦筋應該要動在魚幹本身的身上。
魚幹的製作方法很簡單,洗淨、用鹽醃製,而後曬幹。這洗淨和曬幹兩道程序中壓根就沒有什麼可以進行調整和改良的地方,所以最終顧小娣將目標鎖定在了醃製這道工序上。
用鹽醃製是最為簡單的醃製方法,隻起到脫水防腐化的作用,在味道上並沒有什麼本質的改變,不像醃製蘿卜的時候那樣用到了辣椒水,所以醃製過後的蘿卜是辣的。要想讓魚幹本身就散發出不一樣的獨特的味道來,那就應該要在醃製的過程中用上調料。
可,究竟用什麼樣的調料和味道才是最好的呢?
這讓顧小娣一下子犯愁了。
她沒有做過這樣的嚐試,也不知道怎樣的味道加之在魚幹上既不會破壞它原本的味道又能夠獨添一份特別的風味。
簡單的油鹽醬醋肯定是不行的,可能會需要自己調製醬汁。
可過去顧小娣從未自己嚐試過做醬汁,像他們這樣的莊稼人口味都比較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菜的時候各式調料都盡可能放得足,不會出現還需要另外再沾醬汁來吃的情況。
所以自製醬汁並不是她拿手的甚至是她從不曾嚐試過的,這讓顧小娣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盡管如此,顧小娣還是嚐試著做了三款不同口味的醬料,三款醬料皆以醬油為基底,一款隻添加了大蒜水隻以醬油原本的香醇為主調,一款則是加了醋主要展示的是略微帶酸的味道,最後一款顧小娣大膽地加入了白糖做成了甜味醬料。
因為不知道味道如何,所以顧小娣也不敢直接做太多,每一種口味都隻做了一條魚。
前麵的基本步驟都一樣,依舊是將魚剖開洗淨而後用鹽進行醃製,隻是在那之後顧小娣將自己做的醬汁均勻地塗刷在了魚身上,稍稍入味之後才進行曬幹。
等三條魚都曬好之後,顧小娣直接做了三碗不同口味的魚幹。
事實證明,加了糖的魚幹有點怪怪的,盡管在做某些菜的時候加入糖可以提味,但顯然在這裏並不適用,另外兩種口味盡管沒有加入了白糖的甜味醬料那麼奇怪但味道並不出彩,加入醬料前與加入醬料後味道上的改變並不明顯。
新口味的研究再一次陷入了僵局。
當顧小娣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盯著半空中發呆的時候,金氏終於忍不住開口勸慰道:“小娣,這種事情沒那麼容易,你也不要太讓自己累著了,放輕鬆點,慢慢來。”
“我知道,隻是……”顧小娣當然知道要研究出一種新的菜式跟口味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隻是一籌莫展太久之後讓顧小娣變得有些壓抑,越是想要盡快研究出新的口味來便越是覺得頭腦阻塞想不出什麼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