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信息時代——計算機概述(1)(1 / 3)

計算機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是20世紀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它的出現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方便,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有的中小學生的課程也開設了計算機的課目,可見它對青少年的成長是多麼重要。那麼,關於計算機你真正了解多少呢?或許你會簡單的基本操作使用,但是你並不知道它的原理,不能很清楚地說出它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和它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在工作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如果你對這些很感興趣的話,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計算機的世界,共同學習關於它的知識吧!

第一節循序漸進——計算機的起源與發展

電子計算機又稱電腦,是一種電子化的計算工具,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在發展過程中分別經曆了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的計算機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特性。

但是,關於計算機的起源卻存在一些爭議。有的人認為世界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於1946年問世,主要是用於計算彈道的。它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體積龐大,占地麵積達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40千瓦的電力。但是,有的人認為最早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是由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物理係副教授約翰·文泰特阿坦那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貝瑞於1939年10月製造的“ABC”,也就是Atanasoff——Berry——Computer的英文縮寫。

並且他們認為,後來之所以會在1946年誕生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是因為這台計算機的研究人員剽竊了約翰·文泰特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並在1946年申請了專利,因此,人們都認為第一台計算機是於1946年才出現的。

可喜的是,這個錯誤在1973年被糾正了過來。

後來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翰·文泰特阿坦那索夫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的偉大貢獻,1990年美國前總統布什授予約翰·阿坦那索夫美國最高科技獎項“國家科技獎”。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第一台計算機的起源並不代表就是完整的、能應用的計算機的問世,真正的計算機的出現是經曆了4個發展階段的。是在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等計算機的不斷更替中實現的。

1.誕生於戰爭硝煙中——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6~1957年為計算機的第一發展階段。

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是在戰爭硝煙中誕生的,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政府為了開發潛在的戰略價值,所以想要發展計算機技術。

雖然是出於戰略目的,但是這同時也促進了計算機的研究與發展。1944年霍華德·艾肯研製出全電子計算器,為美國海軍繪製彈道圖。這台計算器簡稱MarkI,差不多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它的體內含有500英裏的電線,移動機械部件是使用電磁信號來完成的。它的速度很慢(差不多3~5秒才能進行一次計算),並且適應性也很差,隻能用於專門的領域。但是,它既可以執行基本算術運算,也可以運算複雜的等式,這就是最早的計算機雛形。

1946年2月14日,標誌著現代計算機誕生的ENIAC(英文The E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 And Computer的縮寫)在費城麵世。ENIAC代表了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它通過不同部分之間的重新接線編程,擁有並行計算能力。它是由美國政府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研製開發,由1.8萬個電子管、7萬個電阻器以及其他電子元器件組成。它身上有500萬個焊接點,耗電量達160千瓦。雖然耗電量比較大,但是運算速度卻比MarkI快1000倍左右,因此它被稱為第一台真正普通用途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