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人類與微生物和諧相處(3)(1 / 3)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當今世界的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便傾瀉到了江河湖海中。各種各樣的汙染物,使美麗的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損害。而微生物王國中有不少成員,如為數眾多的細菌、酵母菌、黴菌和一些原生動物,事實上早已充當著淨化汙水的尖兵。它們“吃進”肚子裏許許多多的汙染物,通過各種酶係統的作用,有的汙染物被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同時放出能量,供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有的汙染物被轉化、吸收,成為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正是經過它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量的有毒物質被清除了,又髒又臭的汙水變清了;有的還能變廢為寶,從汙水中回收出貴重的工業原料;有的把有害的汙水變成可以灌溉農田的肥料,化害為利。

15.藥壇新秀——幹擾素

顧名思義,幹擾素是一種能起幹擾作用的物質。

美國的兩位科學家艾薩克斯和林登曼在1957年首先發現,當病毒感染人體後,受到病毒入侵的細胞會產生和釋放出一種蛋白質進行“自衛反擊”,幹擾和抑製病毒“為非作歹”。這種蛋白質被稱為幹擾素。

這一發現使全世界的科學界受到極大的震動。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不惜將大筆資金投入研究。實驗證明,用幹擾素治療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幹擾素對癌細胞也有抑製作用。有些科學工作者還發現,幹擾素能喚起整個機體的防禦係統,對人體的免疫能力有刺激作用,提高機體的機能和作用,警覺地進入“戰備狀態”,從而大大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人預言,幹擾素可能將是未來時代藥品的新秀。

雖然幹擾素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很困難,非常複雜。因為幹擾素隻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細胞中才能產生,而且數量極少。1979年,芬蘭紅十字會和赫爾辛基衛生實驗用了4.5萬升人血,才煞費苦心地提煉到0.4克幹擾素。據法國醫療單位計算,醫治一位癌症病人需要花費5萬多法郎,治療一個感冒病患者需要花費1萬法郎。這樣看來,幹擾素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藥品之一了。

那麼,幹擾素可不可以從其他的動物血液中提取呢?實驗表明不行。因為幹擾素有很強的專一性,人體用的幹擾素隻能從人體細胞中取得,把從動物身上取得的幹擾素用到人身上,數量再多也沒有效果。人們正在積極尋找新的辦法。前不久,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工作者分別宣布,他們已經采用基因工程的辦法,把人幹擾素基因移植到大腸杆菌細胞裏去,使大腸杆菌在新移植來的基因的指導下,合成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人幹擾素。

微生物的一個特點就是繁殖快,而大腸杆菌在這方麵更是首屈一指。

它一般20~30分鍾就能繁殖一代,24小時可繁殖70多代。而且大腸杆菌的食料簡單,來源豐富,培養並不困難。因此,用它們來生產幹擾素,不僅產量高,而且價格低廉,一旦付諸實施,微生物又將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16.未來能源——微生物電池

現在,人類生活中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消耗的能量日益增多。可是這些大自然恩賜的能源物質是通過千萬年的地殼變化而逐漸積累起來的,數量雖多,但畢竟有限。

因此,人們終將麵臨發生能源危機的一天。

當然,人們獲取能源的途徑有很多。例如太陽能就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此外像地熱、水力、原子核裂變都可以放出大量的熱能。試驗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發電,向人們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電池種類有很多,這個家族中的後起之秀是燃料電池。一般電池是由正極、負極、電解質三部分構成,燃料電池也是這樣:讓燃料在負極的一頭發生化學反應,失去電子;讓氧化劑在正極的一頭發生反應,得到從負極經過導線跑過來的電子。同普通電池一樣,這時候導線裏就有電流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