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應該到汜水關了吧,出戰沒有?”汜水關以東數十裏,劉風的大帳中,幾個人談論著孫堅。
“當然,以孫文台的性子,既然到了,豈有不廝殺的道理?當到達,第二就去挑戰,可結果卻是讓人打得狼狽而回,而且自己身受重傷。”荀攸道。
“能讓孫堅受重傷,這西涼軍果然不凡,至少有7階武將在場!”白建皺眉道,“這關,不好拿啊!”
“華雄也就罷了,莽夫一個,雖然被任命為汜水關守將。但那坐鎮滎陽的徐榮可不簡單,華雄對他十分信服,可以是言聽計從。有他在,汜水關穩如泰山,隻能一點點拚消耗。”荀攸道。
“若非董卓不允許西涼軍出滎陽以東,估計整個河南尹乃至潁川、陳留、東郡都會被這人拿下!”周瑜也看了徐榮的情報,知道這是個厲害人物。
“所以啊,孫堅再也不去挑戰了,每派異人輪番攻城,而且是強製性的,不去都不行。”太史慈道,“汜水關上,每也是大量的異人或異人領主軍對守城,互相廝殺。孫堅的軍隊就在後麵看著,敢有怯戰者,直接處死。”
“哦,他們去攻城都有什麼東西?”劉風來了興趣。
“雲梯,攻城車,還有型投石車。”太史慈道。
“還算不錯,孫堅也沒有太坑。”劉風道,“汜水關、虎牢關都沒有護城河,隻有一麵城牆,這是我們的優勢。雖然城高、地險,但隻要不計消耗,總有成功的一。”
“那我們就在這裏幹等著?盟主到底在等什麼?”仇英問道。
“這你就要去問他了,我們可不知道,或許是想先把士兵訓練好了,或許在等攻城器械……他怎麼想無所謂,我們等得起。隻要沒有命令,就安心訓練,為能在戰場上多一分存活機會多出點汗。”劉風笑道。
其實他也不明白袁紹的心思,為什麼有城不進,數千萬人偏偏在這數十裏的地方安營紮寨,堵得滿滿的。最近的距離汜水關7裏,最遠的也隻有1裏。而他們,就是最前方的那個。
7裏的距離,騎兵突擊的話,用不了一個時辰。就算是步兵,拋棄輜重,半日也能到達了。可偏偏,袁紹在此處派出了先鋒,大軍全駐紮在這裏。難道就是為了給世人一個他袁紹在積極討伐董卓的態度?
袁紹不動,荀攸也看不清袁紹的目的,劉風隻能放棄,安心練兵。
其實他心裏,更想去汜水關看孫堅戰華雄的場麵。
“行了,都別亂猜了,尤其是周瑜,先把兵練好再。”劉風最後道,“對了公達,記著明可別忘了去袁術那裏催糧。”
……
袁紹軍大帳,袁紹和許攸也在商議事情。
“子遠,孫堅這幾情緒如何?有什麼動向?”袁紹問道。
“吃了敗仗,5萬大軍逃回大營的不到一半,自己身受重傷,除了蟄伏,他還能如何?”許攸道,“期間除了派人來催促進兵之外,就是死命的壓製異人,逼著他們去攻城了。”
“不錯,孫堅敗了一仗,我那位弟弟也該消停會了,至少不會再這麼趾高氣昂了。吩咐下去,攻城器械不足,士兵還需繼續訓練,暫時不能大動,讓孫文台再堅持堅持,先耗耗他的人再。”袁紹吩咐道。
若是有人聽見這番話,隻怕會愕然而驚。世人隻知道袁術怕孫堅立功,斷了他的糧草,導致孫堅被華雄擊敗。而如今,這戰鬥還沒真正開始,袁紹這位盟主也開始了算計,直接就要毀了己方的一員大將。
難道就是因為他是袁術的人?
……
袁術軍的大營,袁術也在和手下議事。
“汜水關高大險峻,易守難攻,孫文台兵力不足,又新敗績,數次請援,諸位以為如何?”袁術屬下道。
“孫文台投靠主公,討董力戰有功,正需主公示好於他,令他更為傾心於我。”袁術下的謀士閻象道。
“不然,孫堅雖支持主公,但卻隻是依附關係,並不是主公的屬下,主公家四世三公,沒必要為了個孫文台急匆匆的湊上去。”另一個謀士道。
“現在人家危難的時候不拉一把,難道要把他逼到袁盟主那邊嗎?”閻象怒了。他知道這個叫高孝(自己瞎掰的)的人和自己不和,但也不至於置主公的大事於不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