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景泰陵(1 / 1)

海澱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還是風水寶地。自明朝以來曾傳“一邊溜山府七十二座墳“的佳話,董四墓山腳下的明代妃子墓,緊傍臥佛寺的四王子村,都是當年埋葬王子公主的地方。到了清代一些王侯貴戚也紛紛到海澱尋覓歸宿,香山腳下的禮王墳,白石橋的鄭王墳,北安河村西邊陽台山上的七王墳和九王墳,都有蹤跡可尋。值得一提的是海澱區還有一座皇帝陵,它就是明代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

明十三陵早已揚名海內外,但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三位皇帝並沒有進入十三陵,太祖朱元璋死於南京,葬於南京明孝陵,惠帝朱允炆因燕王朱棣奪位而出走,不知所終,所以葬於何處已無從查考。再一個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鈺了。朱祁鈺年號景泰(公元1450年至1457年),死後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鎮從中作梗,廢了他的帝號,以王禮葬於海澱玉泉山對麵金山口,直至明憲宗朱見深繼位後始恢複其帝號,並以帝王禮葬之,終於平反了這一冤案。

懷著對代宗皇帝的惋惜和“明十四陵”的敬仰,來到這個人並不是很多的皇家陵園,傳說清乾隆皇帝,熟知我漢朝文化,曾到過此處,發現風水極好,有重新登頂的可能,便找來風水師做了八根墩子立於皇陵外,做為隻讀過幾本書的馬誌成,隻能是看看熱鬧了,並沒有看出什麼精華的地方來,陵園是陰宅,哪怕是皇家陵園也是一樣的,待得時間久了讓人感覺不是很舒服,轉了轉來到牌樓前,感概生如皇帝,死後充其量也就是比一般人葬的位置好,地方大一些,人也將化作一捧黃土,古語有德不配位的說法,這樣就算是葬在風水寶地也會被人破壞,不得安生,命運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萬事皆有定數,強求不來,至尊龍脈被困住,也難困龍升天,不過這樣也好,如若不然還被老朱家後人奪得天下,說不定現在是什麼樣呢,不管那麼多了,過去的輝煌已經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了,能夠在和平年代生活就得知足了,還是想想自己吧,回家好好的陪父母過個年,然後再出來進行下一年的打拚,說是打拚其實也沒有拚,要是真的拚了也不是這個樣子了,最開始讀《易經》的時候是聽一個老太太的話,講究順其自然,不過於強求,不就是慢慢的讀,理解其中的道理,這些年來,誌成一直也沒有強求,順其自然,也可能是做的有點偏差,有點隨波逐流了,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啥,沒有計劃了,(像這類沒有成功還喜歡瞎幻想的**絲就是這樣,讀者莫嫌煩,正題就要出現)不過下步知道要幹嘛,就是回去,做為一個有信仰的人,不管有沒有人都是要敬鬼神的,對著皇陵拜了三拜,說道:“代宗皇帝,小子我看了一下曆史,您老人家當了這幾年的皇帝,總的來說是有作為的,但是這龍脈卻是因您而困,這場因果恐怕要落到您頭上了,可惜小子沒有能力,不能解此困局,實屬無奈,小子回去要好好學習,有朝一日可讓龍脈脫困。”說罷轉身,就這時一聲冷“哼”從腦中響起,把誌成震得好懸沒坐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