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時間《四方步》最早進入大圓滿境。它固然也是分做前中後三層,可作為一門入門步法,自身品質還沒有達到三流。加之祝彪本身就常常習練它,起點也高,最早大圓滿毫無意外。
關進陰風洞的第十五天,《怒濤三疊浪》終於突破至了第三層,進入了隨心境界,祝彪對其的體悟更加深刻。
可能外人會將《怒濤三疊浪》與《九轉心經》混合起來,在不了解九曲劍派功法的人眼中,《怒濤三疊浪》完全就是《九轉心經》第三重發力竅門的簡化削弱版。以為《怒濤三疊浪》跟第三重的《九轉心經》一樣,三疊浪就是單單的三重股內功噴湧。
隻有真正了解九曲劍派功法的人才會明白,《怒濤三疊浪》跟後者完全是不相同的兩碼事。三疊浪的疊浪指的是自身最高限度的內功,第一重《九轉心經》境界的時候,那就是三股簡簡單單的內力前赴後繼;到第二重《九轉心經》境界的時候,三股簡簡單單的內力就變成了三股經經脈兩次運轉加勁後前後重疊發出的內力洪流,依次到《九轉心經》第三重,第四重,直到第五重,疊浪的威力越發宏大浩大,其對經脈的負擔壓力也越發的沉重不堪,故《怒濤三疊浪》就以第五重《九轉心經》境界為止。
祝彪《九轉心經》修行到了第三重境界,可他《怒濤三疊浪》每次使出用的內力卻是僅僅兩轉,保持著二重境界的水準。這第一因素就是為了減小對經脈的壓力。
《怒濤三疊浪》是掌法發力竅門,掌心吞吐發力難免就會有些力道分散,移植到劍法上施展未嚐不可,隻要你內功修行到混元合一如臂指使境界,那就是一根木棍也可以輕鬆做到。但是這樣的內功境界絕不是一般的年輕弟子可以達到的,能在年紀輕輕時節就把內力修至混元合一之境,非是有特殊的功法,那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武學奇葩。如果是在九曲劍派,肯定早早被收做入室,一些尋常弟子不輕易見到的密學盡擺在他的眼前。《怒濤三疊浪》自然也就無足輕重了!
因為九曲劍派沒有這樣的功法。九曲劍派的鎮派內功絕學《九轉心經》那就不是一個講“一”、講“精”的法門。練到極致的《九轉心經》是若大江奔流,一瀉千裏,驚濤駭浪,排空穿石,講究的是浩大,而不是精純。可是沒有“精純”,年輕的劍派弟子又怎能小小年紀就把內功束裹惟一,又怎麼能輕輕鬆鬆的將《怒濤三疊浪》移植到劍勢中去?那可是噴水龍頭和高壓水槍間的差距!
這也就是為什麼《怒濤三疊浪》在九曲劍派存在了這麼久時間,卻一直作為一個掌法發力法門存在,而不是劍術。
因為劍派中隻有那些年紀大了的高手才能做到把《怒濤三疊浪》變成劍術劍法,而這些高手在做到這個的情況身份地位也早已經超脫了弟子階層,整個劍派武學都基本對他們開放,誰又會把目光留在《怒濤三疊浪》上?
當然,九曲劍派二百年曆史,其中肯定也有人在年輕時做到過。但是所有九曲劍派的高手都心裏明白,把《怒濤三疊浪》移植做劍術,本身就與九曲劍派的功法大勢相違背的。個別人出彩不等於說全部人都可以,《怒濤三疊浪》最適合的位置還是作為一門早期的掌法存在,以彌補劍派年輕弟子赤手時的短板。
祝彪《劍術真解》已經臻晉了第八層,完全說得上是基礎牢固。可他若是沒有修習《一氣訣》,並且火候還不淺,也不可能將兩者相融合。因為《一氣訣》就是一門講究“精純惟一”的功法,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彌補了祝彪先天的不足。也就是說,此多番的因果相加到了一起,祝彪這才能感覺的到一些山寨《太嶽三青峰》的意思。
太嶽三青峰:迅速攻擊敵人三劍飛刺,伺機而動向對方隨機發出三種不同的攻擊招式,一劍強似一劍。
祝彪之前的嚐試結果,一劍刺出總是第一重勁完美發出,第二重勁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待到第三重勁時完全是摸不著頭緒,劍勢總體威力比之三層境界的《九曲劍法》來隻可說持平。如此不要說連刺三劍,就是刺上十七八劍又能有個屁用?但現在再使出來情況明顯有了改善,苦無門徑的第三重勁祝彪清晰地感覺到了,甚至練習了短短兩遍之後都能順勢提起來,隻是這股力還有些虛弱。
祝彪心中明白,這是因為《怒濤三疊浪》還依舊火候淺,隨心境不可足持,非是大成境或是圓滿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