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章 九曲劍派(1 / 3)

祝彪為什麼要執意於內門弟子選拔?甚至為此不惜付出性命?

那就是因為九曲劍派內門弟子的身份和前途,一是他庇護自己家族餘脈的最大希望和依靠,二是他現今能夠獲取更強悍實力的唯一途徑。

他的家族在邊境延州的慶縣小城,雖然隻是小地方,可祝彪也算是豪強出身。祝氏祖祖輩輩都有人在軍中效力,祝彪的曾祖父都做到了邊軍校尉一職,所以強悍的軍方背景讓祝氏在慶縣這樣邊軍勢力為最的小城混的風生水起。

然而當戰事來臨時,稍一不順,倒黴的也是這樣的家族。

三年前,塞北烽煙重燃。休養生息了一代人的狄胡二族再次放馬南下,馳騁在了祖輩人與中原人族萬年廝殺的老舊路上。

漫長的廝殺戰線上,北漢很快就付出了數以萬計軍民的死傷,代價慘痛。血淋淋的現實也讓北漢邊塞各縣風聲鶴唳,一夜數驚。

然而跟百年來的曆次戰爭一樣,大周依舊是沒什麼反應,對抗廝殺依舊需要北方六國來獨立支撐。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輝煌燦爛的頂點就是江河日下的起始。五百年的風霜歲月過去了,孫悟空都重新得自由了,大周皇朝也無可避免的走上了沒落的餘途。

百年前的仁泰宮變,三十年前的五王之亂。曾經橫掃寰宇不可一世的大周朝現在需要的是長久安定,和民生的恢複。

燕、趙、陳三國同樣損失不小。北方六屬國中,除了位於第二線的衛、中山兩地形狹長扁平的國家外,其下四國都在邊疆塞外不住的澆灑著熱血。而衛國和中山國雖然還沒有起兵北上,但也都已經集結起了國內大軍,國家警報拉到了最高級。甚至前線征戰打仗所必須的無數軍備物資已經在大批量大批量的向北發送。

對應塞外異族的南下,北方六國的利益是一致的。

祝彪十到十二歲兩年間的記憶中都帶著一種惶恐,因為他父親一直征戰在沙場第一線,作為邊軍中的一員,軍司馬之職可不能保證他絕對的安全。戰陣中校尉乃至將軍一級的人物也是時常有戰歿的。而慶縣又是邊疆縣城,十分的臨近前線,地理因素也讓祝彪感到緊張。

胡狄二族血腥殘暴傳的到處都是,即便祝彪才過十歲也塞的滿耳朵都是。不過對比人心惶惶的延州東部各邊郡,慶縣所在延州西部地方郡縣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它們的頭上頂著大青川十七堡。那是一道有著千年曆史,沿著山川脈絡起伏修築起的古老要塞群,整個庇護住了延州西側。

所以,祝彪十二歲那年,當噩耗來臨當數千胡騎突然間殺到眼前,整個慶縣才那麼的驚惶失措,整個祝氏宗族才那麼的損失巨大。

大青川囤積著八萬餘北漢最精銳的邊軍,怎麼可能輕易被破?時間直到現在祝彪都不清楚父親祝若鴻奉命駐紮的青岩堡是怎麼的一夜之間就全軍覆沒,三千將士無有一個生,連報信甚至是覺醒後點燃烽火都無法做到的。

祝家塢堡被破,爺爺祝均國戰死,奶奶縱火自盡,一百餘家丁全軍盡墨,祝氏宗族數百人拚殺過後死的死、逃的逃、擒的擒、跑的跑,剩餘生還的十不存一。祝彪也掛了彩,隻是幸運的是他僅僅是被一支流箭劃傷了胳膊。

與母親、妹妹躲在地窖中三天三夜才逃過了這一場劫難。兵禍中祝彪不僅沒了一大批叔伯爺祖同宗兄弟,還沒了兩個姨娘以及僅有的一個庶弟。

那段時日在祝彪的記憶中就是灰色淒冷的。爺爺死了,父親死了,家丁死了,族人死了,祝家的天塌了。

處理完一切喪事後,連氣都沒來得及緩一下,母親祝柳氏就帶著祝彪及妹妹祝采兒和另外一孤苦伶仃的族弟祝忠隨前來吊孝的舅舅出了慶縣,出了定襄郡,直回了上國郡的娘家去。

曆經了劫難的祝氏已經不止是元氣大傷,大量族人的死傷已經讓整個家族墜入了底穀,雖然財產上的損失僅僅是一些浮財。一個家族傳承的根本——田地,還依舊完好保留著。

這卻也是祝柳氏帶著兒女緊忙回娘家的根本原因。人心險惡,弱肉強食。依靠全無的祝家,嫡宗隻剩下孤兒寡母的祝家,留守那麼一大片家業,完全是——幼童持金,獨走鬧市。

慶縣就那麼大,蛋糕隻有一碟,多一雙筷子來吃,別人就要少上一口。而且當初祝家鼎盛時,吃相還相當的難看,留下的恩怨也不少。祝家強盛,這些自然是清風浮塵,不值一提;可祝家敗落了,那就會要人的命。

邊郡不比內地,軍方朝廷勢力才是這裏的老大,江湖人很少在這一塊晃蕩紮根的。所以,依照“規矩”,祝氏想要再一次崛起,祝彪必須成才不說,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積累。祝家不錯的家底難免也麵臨著一次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