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開始時,瑜伽師的體溫是37.2℃,此後一直穩定在34.8℃。剛“出土”時,瑜伽師的全身劇烈顫抖不停,持續了約兩小時,體溫才恢複正常。瑜伽師在實驗結束後,體重減輕了4.5千克,其他各項指標與實驗之前完全相同。
上麵這些可控的休眠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可以從我國道教和氣功的理論中得到啟發。
北京白雲觀裏曾有這麼一副對聯:“意凝汽凝神凝爐中練就長生藥。念住息住脈住體內修成不壞身。”對聯中講的“神凝”和“脈住”,顯然是生命進入安息、心髒停止跳動的狀態,可是人並沒有死亡。這種狀態又叫做“靈魂出殼”或“靈魂脫體”。
“脈住”時心跳停止,頂尖的氣功師在練功達到高級階段,也能出現這一狀態。佛教界的氣功師更是明確提出“初禪念住,二禪息住,三禪脈住”的三階段論。
看來,氣功或瑜伽術能導引人體進入可控製的休眠狀態,不過它的科學本質尚不是很清楚。普通人習練這些功法不僅很難成功,且可能走火人魔。在科學尚未充分認識它以前,還是不練為好。
不明睡眠現象
傳統醫學認為,睡眠是大腦休息的主要途徑。既然如此,該如何看待那些並不需要睡眠的大腦呢?那些一睡數十年和夢遊的現象又該如何解釋呢?個別人為什麼會像某些動物那樣冬眠呢?
法國人列爾貝德1791年出生於巴黎,1793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絞刑的場麵,不料看台倒塌,他被壓在下麵,昏迷過去;後雖經醫生搶救脫險,但他的頭蓋骨卻已是破裂難補了。這次事故以後,直到1864年他去世以前,他沒有睡過一次覺。但這並沒有損害他的智力,或許正是由於他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工作和學習,他成為了一名頗有名望的法學家。
瑞典婦女埃古麗德自1918年母親突發疾病去世後,過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無法入睡了。服用安眠藥沒有任何效果,每天晚上,她都不停地幹活。她身體一直很好,到1973年,她已86歲高齡了,仍精神健爍。
古巴人伊斯在13歲那年因患腦炎,做了扁桃腺切除手術。或許是由於受了驚嚇的緣故,從此就不能入睡了。40多年後的1970年,一批精神病醫院的醫生對他進行了兩個星期的晝夜觀察,發現他即使閉上眼睛躺著,大腦仍和醒著的人一樣活動,絕對沒有睡著。
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發現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奧爾.赫津。這位居住在新澤西州的老人,家裏沒有床,他自出生以後連小睡都沒有過。醫生們發現,缺乏正常睡眠的奧爾,其精力反而超過一般人;奧爾活到了90歲,這也大大超過一般的正常人。奧爾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但他懷疑這與自己出生前幾天母親受到嚴重的傷害有關。
1952年,西班牙19歲的小夥子塞托維亞從夢中驚醒,此後睡眠日減,到1955年,睡眠就完全與他無緣了。醫學界對他很感興趣,然而各種治療措施均屬徒勞。盡管數十年來塞托維亞未能安眠一次,他卻體格強壯,精力旺盛,毫無倦意。1988年,他所在的城市巴塞羅那的體育館舉行了一次48小時無間斷的足球循環賽。球場上,球員們輪番上場;看台上,觀眾們輪番走人。惟獨塞托維亞大飽眼福,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兩天兩夜的全部球賽。
前南斯拉夫有一個名叫米列塞維奇的石匠,自1963年被雷電擊昏一次後,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分鍾。“我感到寂寞和孤獨”,這個老石匠訴苦說,“晚上,我隻是躺著,有時爬起來看看牲畜,隻有在我老伴醒著的時候,我才感到好受些。”他曾多次求醫,但服藥隻能使他頭痛,他仍然毫無倦意;飲酒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