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病了,而且很重。
就在孫權折返京口半月之時,柴桑大營赫然傳來了江東左都督呂子明病危這一噩耗!
頓時間,江左嘩然,莫不是要天窮江東?否則,如何會三年中連易主帥?
正在躊躇滿誌的孫權也宛若當頭挨了一棒,自己正要兵吞荊州,卻是在這時病倒了呂蒙,難道真有天意?且還意屬劉玄德?
雖然滿心的沮喪,可柴桑之位不可不慎重,呂蒙已經病重,無法處理軍事,那就需要盡快選出一人前去替回以穩定軍心。
連忙召集文武商議如何應對,眾江東文武個說紛紜,所薦舉者,非是黃蓋即是韓當。自從六年前程普病逝,江東之將便以此二人為尊,其中黃蓋最隆,但與韓當相比,年紀也大上許多,這算是一大缺陷。
孫權猶豫之中也不能斷絕,心中暗歎,江東虎臣善戰者雖多,可自呂蒙以下卻無一有能服眾者,抬頭看向殿上聽宣的蔣欽、淩統諸將,皆是一流幹才,但又如何服的了柴桑大營中的徐盛、潘璋等人?掃眼當中,孫權兩眼驀然一凝,卻是諸文武中有那麼一人在臉露微笑!
陸遜,剛剛調回京口不兩年的陸遜。
出身江東世家——陸氏,卻幼年不幸,十歲即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後因陸康與袁術不和,被當時還是袁術部將的孫策費時兩年攻破,並在一個多月後病死於廬江。陸氏一族,百餘人口遭離饑厄,死者將半。陸遜與其親屬返回江東,因陸康少子陸績尚幼,是以年僅十二歲的陸遜在那時便承擔起支撐門戶的重任。
身處家仇屬地,陸氏一門至此便蟄伏無聲。數年後,陸遜已然是一溫文爾雅的青年才俊。當是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卜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孫策死後,孫權繼領其眾,為將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年二十有一,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曆仕東、西曹為令史;不久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陸遜在任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大大緩和了災情,因此深得當地百姓民心。
東漢末年,許多百姓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為依附民;豪強大族又為了反抗當局者的征發和保衛並擴大自己的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此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抗稅拒賦,在江東甚是猖獗,是以被孫氏集團稱作“山賊”、“山寇”。此類武裝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甚至還與曹操有所聯係,遙相呼應,對抗孫吳政權,在孫氏集團早起成了孫吳政權的一大隱患。
當時吳郡、會稽、丹陽一帶也有很多逃戶。針對這一情況,陸遜采用查戶整頓之法,將其中精壯者招募為部曲,其他則用於屯田。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太守無力平定。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斬殺,時陸遜手中已有2000餘人。
及至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影響甚大,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千。陸遜因功被拜定威將軍,屯兵利浦。
陸遜初顯鋒芒,通過這些戰事,出眾的軍事才能被孫權看在眼中,很受孫權器重。加之為了籠絡江東世家大族,緩和與陸氏一門的矛盾,孫權便將孫策的女兒嫁與陸遜,調回京口,任右部督,並經常找他商討治國大策。
“伯言殿中何以發笑?”罷議後孫權招來陸遜相問。
陸遜抱拳回道:“回主公,遜乃是笑呂督之病,非真病也,乃詐病。”
“詐病?”孫權不信,“呂卿何故詐病?孤不信也!”
朗聲一笑,陸遜道:“如此臣下自去解呂督之病,可好?”
得了孫權允許,陸遜手持他親筆詔書,快馬輕舟直奔柴桑而去。
中軍大帳中,見得呂蒙,依舊是身強體健,雖然麵帶愁苦卻是沒有半點病態。
對於陸遜,呂蒙甚至看重,也知道非同常人,是以麵見之時不帶半點的遮掩。
陸遜見呂蒙麵帶愁苦之色,心中到真是一驚,暗下說:“莫不是真有為難之事?”但臉上卻全然沒半點露出顏色,對著呂蒙拱手一禮,言道:“末將受吳侯之命前來探望將軍!”
“賤軀偶病,何勞探問。”呂蒙語氣中難掩不快之情,說話間把手一擺請那陸遜安坐。
陸遜這時候真是有些坐不住了,他之前以為呂蒙稱病不過是為了輕慢荊州之心,可現在看倒真是有些麻煩了。“吳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時而動,卻空懷鬱結,不知是何因由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