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趨向性

雷雨前蚊子特別多,其原因之一是蚊子趨向性問題,另一個原因是蚊子趨向的化學物質大量存在。雷雨前,天氣炎熱,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天氣既悶又熱。當然,天氣悶熱並不一定都有雷雨。由於天氣悶熱,人的皮膚上會分泌出許多含有乳酸、氨基酸以及胺等化合物的汗液,這些物質因天氣悶熱不能迅速揮發掉。而這些物質所散發的氣味,又是蚊子所適應的,也就是說蚊子對這些氣味有趨向性。一方麵有大量的化學氣味存在,另一方麵蚊子對這些氣味有趨向性,因此,蚊子就被誘集而追隨氣味叮人。

同樣,人們也可根據蚊子的趨向性,利用蚊香、避蚊劑等來驅趕蚊子,防止被蚊子叮咬。蚊子是害蟲,能傳播多種疾病,這是一種常識。然而,當你被蚊子叮咬了的時候,有人會風趣地說:咬你的是母蚊子。也就是說,似乎雄性蚊子並不咬人吸血似的。真是這樣嗎?還是讓我們來看看蚊子的嘴(口器)後再下結論吧。首先,先把叮咬我們的蚊子小心地捉住,用放大鏡仔細地觀察。這時你會看到,它的頭部有兩根類似金魚藻似的觸角,觸角的毛稀疏。再仔細觀察它的口器,它的口器像一根針一樣。若細看,這根針是由6根尖細的口針組成,其中有兩根是上顎,兩根是下顎,還有舌和唇各一根。當吸血時,下顎先刺入皮膚,其他口針隨著伸進傷口,一直伸到血管吸食人血。如果你再捉幾隻吸血的蚊子,你就會發現,它們的口器和觸角的結構都是一樣的。原來它們都是雌蚊——母蚊子。看來,你恐怕在吸食人血的蚊子中是捉不到雄蚊子的。這時,你可以用塗上肥皂水的臉盆或者用捕蟲網到草叢中兜捉一些蚊子,然後用放大鏡來觀察它們的觸角和口器。這時你就會看到除了有和上述結構相同的蚊子外,還有另一種蚊子。它的觸角上長著許多密集的長毛,就像是根小雞毛撣子一樣。再觀察一下它的嘴,你會發現它的下顎短小而細弱。這樣細弱的下顎是無法刺入人的皮膚的,因此也就無法吸食人血。這就是雄蚊。所以一般來說,雄蚊不咬人,不能吸食人血。

為什麼雌蚊要吸血呢?原來,交尾後的雌蚊,若不吸血,卵是不能發育成熟的。雌蚊在交尾後,每吸一次血,就飛到水麵上產一次卵。經過數次產卵,雌蚊便會死去。也有的雌蚊可在室內越冬。

雄蚊的營養一般來自花蜜、植物汁液和露水等,它們的壽命很短,一般隻有6~7天。大多數雄蚊在與雌蚊交尾後,很快就會死去。

愛吃桑葉的蠶

家蠶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蠶是一種把桑葉轉變成蠶絲的活機器。蠶一生中的幼蟲期並不很長,卻消耗著大量的鮮嫩桑葉。蠶為什麼愛吃桑葉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桑葉。桑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原來生活在濕熱地帶,是常綠植物,後來引入溫帶,逐步變成了落葉植物。我國南北廣大地區都有桑樹,葉片長得又大又茂盛,其果實桑椹是人們喜食的一種果品。桑葉同其他植物的葉一樣,都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是蠶等昆蟲身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此外,各種植物葉都具有其特有的氣味與味道。這些氣味是葉片內化學物質所散發出來的。桑葉具有青葉醛和青葉醇的氣味。蠶等昆蟲是靠它的嗅覺和味覺器官來辨認食物氣味的。蠶並不都是隻吃桑葉的。據報道,榆葉、無花果葉、生菜葉等近20多種植物葉都是它的食物。但是人們在長期飼養的實踐中,得知桑是最為容易得到大量葉片的植物,因而長期以桑葉喂蠶。在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食用桑葉,蠶逐漸形成了最習慣食用桑葉的特殊食性,並且把這種習性遺傳給了後代。蠶的後代們靠其敏銳的嗅覺與味覺器官追尋桑葉散發出的醇、醛氣味。因此蠶就表現出最習慣、最適應吃桑葉的習性了。白胖胖的蠶寶寶著實惹人喜愛。這不僅僅是它潔白幹淨,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桑葉轉化為潔白的蠶絲。養蠶人喜歡多養雄蠶,是因為雄蠶比雌蠶產絲量多,而消耗的桑葉又比雌蠶少。為什麼雄蠶吃得少卻吐絲多呢?這還要從蠶的特性說起。雄蛾在成蟲期生活的時間比雌蛾短,它們一般在與雌蛾交尾後就會死亡。而雌蛾在交尾後,要產出大量的卵。無論是雄蛾還是雌蛾,都是不吃也不喝的,靠體內積累的物質維持生命。雄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少,雌蛾體內積累的物質多;因此雄蛾交尾後即死去,而雌蛾在較長時間裏產卵延續種族。

雄蠶生殖腺發育所需物質的量較少,不像雌蠶需在體內貯存卵粒所需的物質,因而雄蠶能將較多的物質轉化為絲吐出作繭。

現在我國一些養蠶的地區,在蠶化蛹前將蠶保幼激素噴灑在桑葉上,使蠶幼蟲期延長,長得又胖又大,使繭大絲多,提高了蠶絲的產量。

家蠶習食桑葉,柞蠶習食麻櫟葉,蓖麻蠶習食蓖麻葉。但這並不是說蠶不吃別的植物葉。不管怎麼說,蠶吃的鮮嫩葉子都是綠色的,然而它們吐出的絲卻都是白色。為什麼呢?首先來看一下葉子的成分。鮮桑葉等葉子中大部分是水,此外還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礦物質、纖維素、有機酸等。還有植物製造養分的“機器”——葉綠素。葉綠素的顏色使葉子呈現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