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仔豬健康飼養管理關鍵技術(1 / 3)

第一節母豬的分娩與仔豬的接產

一、母豬的分娩

分娩是仔豬出生的過程,隻有保證母豬安全分娩,才能提高活仔數和仔豬的存活率。因此,仔豬的健康養殖應該從母豬的分娩開始。

根據母豬預產期推算,在產前1周就應準備好產房,產房要求幹燥、保溫、通氣、光照充足,並經過徹底清掃消毒才能使用。消毒方法是用3%~5%的石炭酸或2%~5%來蘇兒或2%~3%的燒堿水噴灑,牆壁用2%石灰乳粉刷。為使母豬習慣於環境,應提前3~5天趕入產房。臨產前要準備好清潔的墊草和接產用具。產前要將母豬的腹部、乳房及陰戶附近的汙物清除,然後用2%~5%的來蘇兒溶液進行消毒,消毒後清洗擦幹。

產前10天開始變料,如母豬膘情不好,產前10天逐漸改用哺乳期飼料,對產前乳房膨大不明顯的母豬,還應加喂富含蛋白質的催乳料。如母豬膘情正常,產前5~7天開始逐漸減少喂料量,至產前1~2天日喂量可減少40%~50%。發現臨產症狀,立即停止飼喂幹料,改喂易消化、營養較高的湯料。

二、仔豬的接產

1.擦淨黏液

仔豬產出後,接產人員一手握住仔豬的前軀,一手將口、鼻內的黏液掏出並擦淨,再用毛巾將全身黏液擦淨。

2.斷臍

先將臍帶內的血液向臍部方向擠壓,然後在距腹壁3~4厘米處用手指掐斷或用剪刀剪斷臍帶,斷端塗以5%的碘酒消毒。若斷臍後血管出血,可用手指捏住斷端,直至不出血為止。

3.給奶

處理完上述工作後,立即將仔豬送到母豬身邊吃奶。對個別不會吮奶的仔豬,需要進行人工輔助。

4.假死仔豬的急救

急救的方法以人工呼吸為最簡單,即將仔豬的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另一手托住臀部,然後一屈一伸地反複進行,直至仔豬叫出聲為止。也可采用“捋臍法”搶救假死仔豬,救活率可達98%。具體操作方法是:盡快擦淨仔豬口鼻內的黏液,將其頭部置於稍高的軟墊草上,在距離腹部20~30厘米處剪斷臍帶。術者一手捏緊臍帶末端,另一手自臍帶末端捋動,每秒鍾1次,反複進行,不間斷,直至救活。一般情況下,捋動30次假死仔豬可出現呼吸,捋動40次時仔豬可發出叫聲,捋動60次左右仔豬可正常呼吸。特殊情況下要捋動120次左右假死仔豬才能救活。對救活的仔豬必須進行人工哺乳,特殊護理2~3天後,方可放入普通仔豬群。

5.助產

少數母豬在分娩開始時或在順產幾頭仔豬後的分娩過程中,可因母豬過肥、個別胎兒過大、配種過早(青年母豬)、產道狹窄和胎位異常等發生難產。難產時胎膜破裂,胎水流出,母豬起臥不安,弓背,側臥後長時間不產,陣痛加劇,努責次數增加,心跳加快,甚至發生呼吸困難,需及時進行人工助產。助產的方法:一是肌內注射催產素和強心劑,二是手術掏仔。前者是根據母豬體重注射垂體後葉激素製劑20~30單位(或者麥角製劑3~5毫升)和強心劑2~3毫升,並同時結合手術按摩或毛巾熱敷母豬乳房,以促進胎兒娩出。如上法無效,即行手術掏仔。進行手術掏仔時,先將指甲剪平磨光,用肥皂水洗滌手臂,再用高錳酸鉀水洗淨,並塗以凡士林或液狀石蠟,同時另有人將母豬後軀、肛門和陰門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洗淨;然後,助產人員將右手五指並攏成圓錐狀,緩慢地伸入產道,待接觸到胎兒時將其抓住不放,隨母豬努責慢慢拉出產道。在助產過程中,切勿損傷產道和子宮,助產後應給母豬注射抗生素藥物,以防止因病菌感染而發生陰道和子宮炎症。

6.及時處理產圈

產仔結束後,應及時將產圈打掃幹淨,換上清潔幹燥的墊草,如在產仔欄中產仔,及時清理汙物,排出的胎衣隨時處理,以防母豬由吃胎衣養成吃仔豬的惡習。

第二節哺乳仔豬的養育

哺乳仔豬對外界環境條件非常敏感,不適宜的條件會大大降低仔豬成活率或生長速度。造成仔豬死亡的原因很多,如初生重和機械性原因導致的死亡等。

一、哺乳仔豬死亡的原因

仔豬初生時死亡率4%~8%,從出生到斷奶,死亡率為10%~25%,按每頭母豬計算,一年就死亡2~6頭仔豬。這不僅影響豬群的發展,而且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初生時每死亡1頭仔豬,損失飼料63千克,7周齡時死亡1頭仔豬,損失飼料110千克。哺乳仔豬體弱多病,死亡原因是多方麵的。

1.死亡時間與死亡率

據統計,哺乳仔豬在出生後死亡率高,多數報道是仔豬3日齡內死亡頭數占總死亡頭數的50%以上,7日齡內死亡頭數占總死亡頭數的80%左右。

2.初生重與死亡率

出生時弱小的仔豬較易死亡。初生重0.5千克以下的仔豬,哺乳期間死亡數占死亡總數的80%以上;初生重0.6~1.0千克的仔豬,死亡數占13%;初生重1.1千克以上的仔豬,死亡數僅占6%。美國對17613頭仔豬分析,初生重0.9千克以下的仔豬,死亡率為58%,1.35千克以上的仔豬,死亡率在18%以下。

3.死亡原因與死亡率

仔豬出生後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被壓死、被踩死或因弱小餓死和病死。對2715窩的全部生產記錄和死亡報告統計顯示,仔豬的非病因死亡占死亡總數的75.6%,病死占24.4%。在非病因死亡中,被壓死、被踩死、弱小和饑餓致死是主要原因,占非病死亡數的87.38%。病因死亡中下痢、腸炎致死是主要原因,占病死總數的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