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魚汛諺語創豐收(2 / 2)

這些反映生活方方麵麵的日常諺語,蘊涵著廣大漁民質樸的人生觀,相對比魚汛諺、氣象諺更具獨特的藝術風采。

漁歌漁謠唱響

生活之宏歌

世代流傳的漁歌漁謠,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既可用於溝通交際、協調勞動,又可以釋放情感,使力量大增。

漁家勞動歌:無號不齊

揚帆遠航捕魚,海上作業艱辛又苦悶,大家唯有齊心協力才能完成艱苦的工作。動人心魄的漁民號子便是激勵鬥誌的進行曲。

漁民的勞動多種多樣,勞動號子的種類也多。僅在山東沿海一帶搜集的漁民號子就有100多首。例如,蓬萊漁民自古相傳的“登州號子”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它主要由一係列勞動號子組成:溜網號是漁民在海灘上整織晾曬漁網時哼唱的號子,它調式平穩緩慢;當漁民整理好網具即將上船時,領號人便即興引吭高歌上網號,上網號的調式沉重;眾人合力拉錨唱的號子就是拉錨號,因為號子隨錨的大小和水流的緩急有所變化,因而大錨號沉重平穩,小錨號輕鬆愉快;搖櫓號是漁民們出海時隨搖櫓推拉唱起的號子,雖短小,但一唱一和之間,平靜安詳;撐篷號是一首大型號子,開始的號調輕鬆暢快,無須用力,隨著船篷的升高,號子轉為深沉緩慢;進入漁場,若是發現了魚群,全船船員立刻精神亢奮,緊搖櫓,猛劃船,唱起調式急促強烈而又緊張有力的緊擼號;起網時,夥計們看著活蹦亂跳的魚兒,一邊拖網一邊唱起調式明快的上網小號;撈魚號子是用抄網往艙裏裝魚時唱的號子,雖然簡單重複,但是說唱結合,生動樸實,十分中聽。

漁民生活歌:酸甜苦辣盡其中悠揚動聽的漁民生活歌大多是漁民生活的真實再現,反映了漁民內心的喜怒哀樂,揭示了他們的生活狀況。如山東長島一帶漁民,他們出海要熟悉經常活動的漁場和返航經過的地點,於是漁民便把地名編成歌謠:

羊角溝,靠掖縣,

虎頭崖,太平灣,

長島有個大黑山,

砣嘰島,趴狗山,

小牧島,鱉蓋山,

隍城島,鋸牙山,

南城有個上鳳山,

八灣籃子靠龍山,

海貓砣子老鐵山,

大連有個大連灣,

安東有個大花船,

上還出個硬木杆。

除了《漁民苦難忍》、《一年辛苦空歡喜》等一些漁歌揭示了舊社會漁民遭受漁霸海匪的欺負外,大多數漁歌都積極向上、熱烈歡快,如東海一帶的《漁家樂》、《四季漁歌》,多為反映漁民新生活的內容。

魚為什麼沒有腿

碧波蕩漾的大海中有數不盡的各色各樣的魚,世代居住在海邊的漁民無法解釋這些海洋生物的由來,便幻想出海洋魚類的起源神話。傳說遠古時期,魚也長著四條腿在陸地走動。由於盤古開天辟地時沒有將天和地的距離分開很遠,生物們都感到壓抑難受。下凡巡視的女媧娘娘看到這種情況後非常著急。想了七天七夜的女媧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就是找一種走獸獻出腿來化作天柱,把天頂高。但動物們都考慮到自己的安危,不願意獻出腿,唯有魚自告奮勇地對女媧說:“隻要大家快快樂樂地生活,我願意獻出我的腿。”於是,女媧砍下了魚的四條腿,吹一口氣變成了四根又粗又長的天柱,把天高高地頂起。為了感謝魚的舍己為人,女媧將魚的傷口打了幾個結,最後變成了魚鰭。從此,魚靠著尾巴和鰭自由地在海裏遊來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