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慎思明辨(1)(1 / 3)

A、思想決定行動!思維高度決定思想深度。企業家與經理人不僅要掌握共同的思維方法!而且要持續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要做到這一點,就應當學習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因為哲學家的管理哲學思想比商學院的教學更有助於幫助企業家和經理人實現提升。

B、哲學家是傳道者!而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是授業者。多數的企業家和經理人?”經過了授業的階段!需要進人悟道的境界。商學院的教授們確實傳授了不少有用的管理方麵的知識。但是!凡是涉及經營哲學問題的,特別是比如核心價值和品牌等這樣涉及無形無相的問題!他們所提供的大多是錯誤的知識。因為他們雖然多數懂經濟學!但是一般沒有或者缺乏領悟經驗的平台、基本常識和人文知識,也缺乏合理的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C、就以“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例來說明一下。商學院的教授們和企業的經管理者隻懂得規模效益,卻不知道在很多情況下,規模不僅沒有效益,而且還有風險,也就是規模風險。特別是當產品銷售進入到降價競爭的時期,或者當市場的經濟活動陷於蕭條的時期,規模風險就遠大於規模效益。所以,有時候,不能解決規模風險就會讓企業破產。比如2008年至2009年的時候,那些出口依賴型的規模化企業就很容易破產消亡。

D、再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例,一些商學院教授說,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的獨特性、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競爭優勢。可是,如果某個企業有某種競爭優勢是他企業不可模仿的,並且它們構成了核心競爭力的話,那麼,這樣的企業不是可以依靠自己的獨特優勢吃它一輩子,永遠不會倒閉?這樣的企業有嗎?這不僅違背了邏輯,也違背了常識。

E、不懂得探尋好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法的人,有時即使耍個小聰明,仍然被認為“腦子不清楚”或者“思維混亂”,也就不能躋身智者之列。許多老板和經理人都需要突破那種小聰明或者思想混亂的狀態。

F、學國學的目的不是要學所謂的“心靈雞湯”,而是要學齊家治國的智慧和負責任的職業精神;不是江湖術士的所謂做人,而是哲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以倫理為基礎的領導藝術。

《論道》

就在本人的專著《學而優則商》售罄之後,我才意識到企業家和經理人對於企業管理哲學的熱忱在持續增強。事實上,企業管理的理論已經不能繼續停留在工具的層麵,而是必須上升到思維方法和經營管理方法論的境界了。有人也把哲學的思考特點稱為思維方法的提升和心智模式的完善。在中國,儒家哲學和道家哲學是最好的心智模式訓練教材,而我提出的應用哲學方法可以突破經營思維的局限。隻要企業家和經理人不固步自封,願意改變,都可以通過慎思明辨的功夫,在哲學家和企業家的論道中找到升級思維模式的答案。

1、儒商與道商

對話一

企業家!據說最近對儒商、道商的提法有新的突破!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叫“聖商”,你能不能通俗易懂地介紹一下?

陳少峰:當然可以。這個概念是我提出來的,很容易理解。所謂“聖商”就是“儒商+道商+慈善家”,以孔子將“惠澤天下百姓者”叫做聖人的理念和道家“內聖外王”的境界,來形容那些具有很高經營境界和人生境界的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投資人。

企業家:它和以前所謂的儒商有什麼區別?

陳少峰:最大的區別有兩個方麵(一是“聖商”是新儒商的極致,而新儒商是重視經營能力的,與隻重視倫理和德性有一些差別;另外一個就是它包含了道商的智慧,特別是天人合一、大象無形的智慧。

企業家:看起來還是太抽象了。

陳少峰:不抽象。還是舉例來說吧,過去有一種哲學觀念叫有無相生;又有一種範疇叫抽象和具體的統一。儒商就是重視“有”和“具體”的經營流派,而道商則是重視“無”和“抽象”的那個流派。更淺顯地說,從哪裏開始往前思考的順序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