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在物理實驗中的能力培養(5)(3 / 3)

另一方麵,將一些簡單易行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盡量讓學生動手動腦。如用阿基米德定律測物質密度、不同物質比熱的測定、探討歐姆定律、驗證安培定則等十二個實驗。將這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要準確深刻得多,對學生掌握有關方麵的物理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自製儀器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是靠老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磨煉”。農村中學的儀器設備條件較差,為了做好實驗,就地取材,發動學生收集有關廢舊材料,自製儀器,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解決了儀器不足的困難,保證了學生實驗的落實。自製的土儀器設備雖然比較粗糙,精確度不高,但都是學生親手製作,對儀器的構造和性能熟悉,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感情,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實驗效果好、收獲大。例如,用粘土製成底座,罐頭瓶蓋做托盤,鐵絲做砝碼,組裝成天平;用木棍打上蠟,一端繞鐵絲,另一端刻度,製成比重計;用鐵皮和幹燥木材製成單刀單擲和雙擲開關;用紙盒和小平麵鏡製潛望鏡;用木塊、鐵片和圓釘製斜麵物理小車等等。這些自製土儀器設備,取材不難,都能用手工製做,而使用起來也能很好地說明物理概念和規律。為了激發學生製作興趣,每次製做的土儀器,我們挑選比較精製的,貼上標簽,注明作者,予以展覽和收存。

安排課外小實驗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課外小實驗完成得較好的有:在你的小刀上鍍一層銅;在你臥室內安一盞電燈,室內和室外各裝一個開關。要求無論你在室內還是室外都能自由開關電燈;解剖幹電池;設計幾種測未知電阻阻值的電路,並按照電路把未知電阻值測出來;觀察黑夜脫尼龍衫時靜電放電現象等等。這些課外小實驗有難有易,根據學生的愛好和實際情況,不作統一要求,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大多數學生對完成課外小實驗的積極性都很高,有時觀察得很仔細,任務完成得比較好。這樣,學生成了知識的探索者,才智有了進一步發揮的餘地,滿足了在課內未能滿足的求知欲,豐富了課外生活,培養了青少年熱愛科學的好習慣。

理論聯係實際,開展課外科技活動

為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產、生活知識與技能,先後開展了電工和無線電等課外科技活動。

在電工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反複拆卸、安裝了“螺口燈頭”、“插口燈頭”、“保險絲盒”、“拉線開關”、“日光燈起輝器”等元件,了解“白熾燈”、“鎮流器”、“單相電度表”的構造和接線方法,弄懂有關安裝電路圖並係統地在現場安裝了照明電燈和研究了常見故障及其檢查排除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了照明電路的裝修技能。在無線電活動中,三人一組,安裝四管再生來複機,從單管開始逐級增加,直到完成四管機的安裝和調試。學生興趣特別高,他們互相學習,共同解決疑難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認識各種元件,能繞製磁性天線和高頻扼流圈,初步學會了焊接技術,少數學生能調試整機。學生初步掌握了電工和無線電方麵的基本常識和技能,對發揮他們的專長愛好將產生很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