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城的速度比想象中的要快,僅僅隻是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已,三艘巨大的重型載人武裝運輸機的身影就出現在天邊的高空上。
這一刻,就連邱升本人都對希望之城的科技發展速度倍感震撼,那武裝運輸機通體呈現出一個巨大的飛碟形狀,直徑約有三百多米,高達五十多米,渾身上下覆蓋著銀色和紅色交相輝映的奇異金屬,帶著一股濃濃的高科技風格。
這麼大的運輸機重量巨大,因此一般的運輸機的螺旋槳完全帶不動。這些運輸機下方有著一個個噴射口。上麵彌漫著巨大的電磁光環,看起來極為炫目。
三艘龐大的運輸機停在尼美尼斯之城前方的廣場上,頓時就將整個城市都比了下去。要知道尼美尼斯之城最高的建築都不超過十層,也就是二十多米高而已。而這一架運輸機的高度就達到了五十多米。
遠遠看去,仿佛三尊龐大的巨獸蟄伏在城市周圍,給人帶來一股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伴隨著十米多高的運輸機大門打開,一列列陸戰軍車載著各種儀器、藥品、設備、機械零件等漸次開了出來。
看起來,希望之城似乎很熟悉如何對一個全新的城市進行改造。那些陸戰軍車在城市的各個方位停下來以後,一團團銀色的高約兩米、直徑一米的圓柱形物件被投放出來。那些銀色的圓柱落到地上以後,迅速的扭曲、變形,幾分鍾之內就變成了一台台自動化機器人。
每一座重型運輸機裏都駛出了二十輛陸戰軍車,每輛陸戰軍車都載著十台自動化機器人。六百多台自動化機器人變形完畢之後,就開始在整個城市忙碌起來。
一台台機器零件從陸戰軍車的車廂內被搬出,開始組裝、構建成了一個巨大的電磁信號發射塔。另一邊,大部分自動化機器人則帶著小型探測設備探測整個尼美尼斯之城以及周邊的礦產資源分布狀況。而一部分自動化機器人則進入了城市裏原本就有的一些工廠之中,對整個城市的生產力進行分析。
六百多台自動化機器人在忙碌著對整個城市進行改建的時候,一批批的科學家、工程師、研究學者們也都從運輸機上漸次走了下來。為首的不是別人,正是原希望之城作戰小組副組長,現在的希望之城作戰部隊副總司令,劉元喜。
劉元喜和悟空、文君都比較熟悉,因此幾人經過簡單的交流過後就開始忙碌起來。首先就是把重傷的阿吉拉帶入運載而來的醫療設備之中,由隨隊而來的醫療專家們進行診治。然後就由專門的科研小組對整個城市的文明狀態、生產力等進行分析,擬定一個最快速度內改造城市的總體方案。
說實話,相對於如今希望之城的科技水平來說,尼美尼斯之城的科技水平幾乎就相當於是石器時代了。對於整個城市的文明改造,原來的居民們幾乎沒人能插得上話。在邱升的首肯和示意下,便將整個城市的改造全都交到了這些人手裏。
想要盡快速度內回複尼美尼斯之城的現代文明,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建立通訊。建立尼美尼斯之城和希望之城之間全方位的通訊。通訊是文明交流和發展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沒有彼此的通訊和交流,文明發展就徹底變成了兩眼一抹黑。
因此第一步就是建造電磁信號發射塔,而這三架運輸機內部運來的最多的零件就是電磁信號發射塔的零件。再對整個城市的文明生產力有了一個大致的評估,以及對城市內部的礦產資源分布有了了解過後,幾乎所有的自動化機器人都投入了電磁信號發射塔的建造工作。
自從希望之城的人工智能科技水平不斷的發展,大量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投入各項生產中,希望之城的文明生產力和生產水平完全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機器人是不會感覺累的,隻要能源充足的情況下,自動化機器人可以不眠不休無限製的工作下去。
它們力大無窮,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下作業,無視環境和地區的差異。它們的工作效率極高,出錯率極少。它們不需要食物補給,不會產生環境汙染。到了現在,自動化機器人已經完全取代了一般工人的工作。
在世界末日之前,想要建造一座可以發射出跨越小半個地球的強電磁脈衝信號的發射塔,恐怕需要上千名工人、數十名工程師辛苦工作至少半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而現在,在六百名全自動化智能機器人的高效率工作下,隻需要二十多名人類工程師輪班照看著,僅僅隻花了六個多小時的時間,電磁信號發射塔的建造已經完成了將近百分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