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1.品種及種子質量
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審定推廣的高產、抗逆性強、抗病性強的強筋品種。品種熟期應選擇7月中下旬雨季來臨之前正常成熟。播前進行種子清選。質量要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淨度不低於98%,發芽率不低於85%,含水量不高於13%。
2.種子處理
用種子量0.3%的50%福美雙拌種,防治小麥腥、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拌後即播。或用同藥種衣劑包衣,晾一段時間後播種。用11%福酮種衣劑按藥種比1.5-2:100拌種防治根腐病,此方法可同時兼防小麥散黑穗病。
(三)施肥
1.施肥原則
各地根據土壤基礎肥力狀況測土配方施肥。
2.化肥(氮、磷、鉀)參考施用量
畝產600斤地塊每公頃施肥量:純氮82.5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鉀45公斤;畝產700公斤地塊氮、磷、鉀施用量各增加10%;畝產800公斤地塊氮、磷、鉀施用量各增加20%。
3.增施有機肥
每公頃施有機質含量大於8%的有機肥30噸。
4.施肥方法
秋季深施底肥,深度12厘米。2/3氮肥(減去追肥的量)、1/2磷肥、1/2鉀肥及全部有機肥做底肥。種肥:1/3氮肥(減去追肥的量)、1/2磷肥、1/2鉀肥做種肥。采用肥下種上的分層施肥法。追肥:4葉期至拔節前,每公頃噴施7.5公斤尿素;抽穗期和揚花前,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2.25公斤,加尿素5公斤,兌水噴施。
(四)播種
土壤化凍達到5-6厘米深時,適時播種。采用10厘米、15厘米單條播或30厘米雙條播。播種、鎮壓連續作業,防止散墒。播種密度按品種特性確定,並選擇上限,每公頃保苗650萬-850萬株。
(五)田間管理
1.壓青苗
小麥3葉期壓青苗,根據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鎮壓器鎮壓1-2次,采用順播行壓法。機車行進速度為10-15公裏/小時。
2.灌水
如遇幹旱,適時灌水。每畝從總肥量中拿出0.5公斤氮肥隨中後期灌水灌施,可提高強筋小麥品質。
3.綜合防治病蟲害
農藥選用低毒、低殘效農藥。防除雜草用2.4-D異辛酯乳油或2.4-D丁酯乳油或2.4-D丁酯乳油混百草敵水劑防除闊葉雜草;用精惡唑(驃馬)農乳劑或野燕枯防除單子葉雜草。防治赤黴病:每公頃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0毫升或80%多菌靈顆粒劑1000毫升或25%咪酰胺乳油800-1000毫升於小麥揚花期兌水噴施。防治害蟲用菊酯乳油防治黏蟲。用吡蟲淋可濕性粉劑防治蚜蟲。
(六)適時收獲
人工收獲和機械分段收獲在蠟熟後期進行,聯合收割機收獲在晚熟初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