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持續不斷的嗎
導言:柏拉圖認為時間是持續不斷的。但愛因斯坦卻認為時間隻是另一種尺度,是除了上下、左右、前後之外的第四維。愛因斯坦認為可以通過第四維空間(時間)返回過去或回到未來。舉個例子,將三維(現在我們的空間)看成一個球體,球體內有一個人,這個人如果想到球外,而不接觸球體的話,在三維內幾乎不可能。但是如果在四維空間內,這個人可以通過第四維(時間)去以前或未來沒有球體的時間內,然後重新回到三維,就可以達到目標了。雖然愛因斯坦的時空概念在理論上行得通,但實際卻很難辦到。因為我們隻能沿著時間軸朝一個方向走。也許最終會有人得出正確的觀點。
全球變暖誰是罪魁禍首
導言:近來全球變暖受到全世界的重視,科學家一直都認為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導致了氣候異常。但是,俄羅斯著名天文學家布拉·阿卜杜薩托夫卻提出了一種完全相反的觀點: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太陽。布拉·阿卜杜薩托夫認為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幾乎不可能會對全球氣候產生任何影響,人類活動不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因,目前全球升溫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太陽活動強度增加所導致的。這一觀點與科學家的普遍觀點大相徑庭。
阿卜杜薩馬托夫指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太陽輻射強度一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急劇上升態勢。強烈的太陽輻射使海洋表麵溫度升高,並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他認為,與海洋表麵上空的溫室氣體總量相比,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通常意義上的人類工業活動和全球溫室效應之間的必然因果關係不能成立。
他還提出,科學家最近通過對在格陵蘭島和南極大陸地下3000米深處采集到的冰芯研究發現,全球升溫早在工業革命前就已經開始。目前的“溫室效應”理論看似合理,但缺乏確鑿的科學依據,而且在理論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另外,溫室氣體的影響也並不都是壞事,溫室氣體在吸熱升溫的過程中,由於體積膨脹會逐漸上升。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則會提高對流層的溫度,為地球形成一個“自動調溫箱”,從而維持著地球上各種生物繁衍生息所需的適宜溫度。
阿卜杜薩馬托夫同時表示,令許多氣象學家吃驚的是,目前全球海洋表麵溫度正在變冷,這說明地球的溫度已經達到了峰值。而且,對太陽活動的觀測顯示,太陽輻射強度也正在趨緩,這種回落趨勢將有可能導致全球範圍的降溫。他預測,2012年至2015年,全球氣溫將會開始緩慢下降,太陽輻射強度預期在2040年左右達到最低點,嚴寒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在2055年至2060年前後。他強調,這次全球降溫期將會持續50年左右,在此之後氣溫又將呈現新一輪的緩慢上升趨勢。
但是以為人類是導致溫室效應的“凶手”的人說溫室效應是在工業革命以後才加劇的,而且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強,溫室效應更加明顯,全球變暖也是無法辯駁的事實。
地球生命來自於彗星嗎
導言:我們以及地球上的其他生命起源於哪裏呢?人們對這個問題都很關心,有人說來自海洋,有人說來自外太空。如果來自外太空,我們不就是外來星球物種了嗎?我們的祖先又在哪裏呢?地球上的生命從何而來呢?有人說來自海洋,有人說來自外太空。而英國卡迪夫大學科學家稱人類生命很可能來自於太空。
卡迪夫大學天文生物中心的查恩德拉教授領導研究小組對宇宙播種論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後,提出了這一新論點。新觀點認為,人類生命起源於彗星,而後才在星係間擴散,最後來到了最適於居住的地球上。研究小組還稱,根據航天器對太空中彗星的探測研究,他們已找到了最初的有機體是怎樣形成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