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對官僚主義越來越憎惡的今天,一些問題令人深思:在反對官僚主義這個似乎“永恒的主題”下,官僚主義卻為何屢禁不止呢?許多對官僚主義深惡痛絕的幹部,為什麼又在自覺不自覺地犯著官僚主義的錯誤?為什麼常聽到一些責任心很強的幹部,抱怨自己雖辛辛苦苦,謹慎小心,卻仍然難以根絕官僚主義?為什麼常常會出現以官僚主義的形式來反對官僚主義的事情?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從更深的層麵上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產生官僚主義的根本原因:個人作風,還是舊有體製?
長期以來,我們往往自覺與不自覺地把產生官僚主義的主要原因完全歸咎於領導者個人的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風,很少從整體上,從現存的體製上找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官僚主義本質的深刻揭露,也影響了對官僚主義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從現代行政學觀點來看,官僚主義是指政府行政管理活動中的問題和弊端的狀況。在行政行為中,可以具體表現為由於缺乏科學的論證而造成的決策失誤;由於組織人事設置不合理而造成的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由於權限責任劃分不合理而造成的專權、濫用職權和不負責任,互相推諉,由於缺少嚴格科學的選拔、考核、監督製度而造成的庸才掌權、外行領導、以權謀私,等等。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是體製問題,正如鄧小平同誌在《黨和國家領導製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的:“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製度、工作製度方麵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麵的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行政管理體製在社會事務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行政管理體製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社會經濟乃至各個方麵的發展。而恰恰行政管理科學的發展,比起本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起步較晚,還顯得比較稚嫩。在我國,其發展狀況更為落後。建國以來,我國的體製模式基本是蘇聯斯大林模式的移植,加上對戰爭年代實行的軍事共產主義的繼承和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的深刻影響,形成了這樣一個黨、政合一的、中央高度集權的、按照行政方式管理的體製,事無巨細,每一項活動都被置於國家各級政府的管理之下。這種舊的體製,不僅壓抑了企業、生產者的積極性,更嚴重的是提供了不斷滋生官僚主義的溫床。這種舊有體製極不合理,而且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形勢。因為人類進步,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使各種經濟、社會、政治利益關係日趨複雜,它們組織的職能也愈益繁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有任何個萬能的組織或任何一個偉大的天才人物能夠有效地處理好如此紛繁複雜的經濟、社會、政治事務和同題。一旦舊的體製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會暴露出各種弊端,而官僚主義恰恰是這種舊體製的伴生物,而且從上到下都存在官僚主義綜合症。
我們過去眼睛隻盯著上麵的官僚主義問題,而實際上這個問題各級都有,隻不過程度不同,表現形式不同,造成的結果(危害程度)不同罷了。
當然,我們說我國現行管理體製的不科學、不合理是造成官僚主義的根本原因,並不排斥個人品德作風在某種程度上的作用。但如果有好的製度,它可以保證讓具有良好素質的人來管理國家事務,即便是有幾個素質不好的人上去了,也會在好的製度下得到監督,使其改邪歸正,恪盡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