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少數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1 / 2)

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既要考慮全國的共性問題,又要注意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發展不平衡這一特性。在少數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老少邊窮的特點和民族差異的特點,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民族政策。

一、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和迫切性

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大多在偏僻的山區和邊疆地區。由於曆史的原因和自然地理、氣候、交通、文化等種種原因,這些地方經濟、文化基礎差,發展緩慢,與內地和沿海地區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還有愈來愈大的趨勢。所以說,在全國人民奮發圖強,進行改革開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大好形勢下,少數民族地區的任務是十分繁重和艱巨的。

如何才能搞好少數民族地區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徹底改變貧困落後的麵貌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民族經濟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隻注意經濟建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兩個文明一起抓,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項事業得到全麵健康的發展。

第一,隻有搞好少數民族地區的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鼓起人們向上的信心,齊心協力,搞好建設。一般地講,少數民族地區由於曆史上經濟文化的落後,封建主義殘餘更為嚴重,諸如小農思想、安土重遷、安於現狀、輕視商品經濟、落後保守的思想和意識更濃,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阻力更大。這些問題,隻能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中去逐步解決,否則就會拖改革和建設的後腿。

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間的文化、心理素質等存在許多差異,這些差異如果不能引導到一個方向上來,在共同的方向上形成合力,就會造成矛盾,渙散團結,影響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因此,要加強理想教育,尤其要搞好共同理想的教育,使各族群眾在維護祖國統一,致力民族富強的基點上團結起來,互相協作,取長補短,共同前進,搞好各項事業。

第二,隻有搞好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才能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生產力水平,才能開闊人們的視野,樹立起商品經濟條件下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少數民族地區缺乏的東西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缺乏知識和人才。由於教育的落後,少數民族地區的文盲率超過全國平均數,教育結構不合理,使各種人才的比例不合理,能夠在科研和生產方麵發揮骨幹和帶頭作用的高精尖人才更為缺乏。各個方麵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各種建設,最終要有人去進行。以少數民族地區目前的狀況,要想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是很困難的。因此,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人才,是非常迫切的。隻有搞好教育事業,培養出各級各類大量的合格人才,才能把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事業搞上去。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後,關鍵落後在科學技術水平上。技術水平低,生產效率自然不可能高,要參與國內競爭和發展外向型經濟就更加困難。因此,少數民族地區要發展生產力,必須從抓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入手,以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經濟的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存在著許多陳舊過時、有悖於商品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觀念,而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基礎上改變這些觀念,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搞好各項文化事業,開闊人們的視野,增長人們的見識,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們接近發達地區的文化,從而造成有和於改革開放和建設的心態和社會環境。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使人們樹立起商品經濟觀念、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等現代化建設所必不可少的新思想、新意識和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