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界的環境一直都是那樣,沒有什麼強烈的刺激,那人基本上很難逃脫出他現在所處的狀態。所以你可以想見,一個墮落的人會一直墮落,一個上進的人也會一直保持上進的狀態。
到底為什麼會是出現這種情況呢,有人可能回答‘慣性’,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很難改變。
這種回答也不能說錯,因為抽象的東西是比較難出錯的,就像Java編程裏麵,一個類定義的越是抽象,那它出錯的可能就越小。可也正是因為抽象,有人就能夠拿習慣當做自己不思進取的理由,他們會說“我已經改變不了了”,“就這個樣子了”,“養成了習慣。”……也就說,這不是他們的問題,這是習慣使然。眾所周知,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的維持現狀。
其實將習慣仔細的分析一下,你就可以知道,實際上並不是習慣在主導人的行為,而是人的思想在自欺欺人。外界的環境在人的思想世界裏麵,隻是一個投影狀態,環境本身是客觀的,但是它被投影到我們的想法中的時候,就不再是客觀的了。
也即是說,我們的意識本身決定了環境,如果人的意識得不到改變,那麼他形成的習慣很難得到改變。有些人可能能夠憑借自己的認知來控製自己的意識,從而達到控製自己行為的狀態。而有的人卻隻能依靠強烈的外界刺激去改變自己的意識。”
“拜托,我是來請你吃飯的,能不能閉嘴,安靜的吃飯不好嗎?”我實在受不了有人說話這麼長篇大論的,一個觀點就不能簡練的用一句話說完嗎?又不是作論文,非要翻來覆去的論證和解釋,還要到處引用各種文獻。
坐我對麵的小說家卻好像沒聽見一般,簡直就是沒完沒了了。我已經後悔請他吃飯了,不,應該說我已經後悔和這麼一個人接觸了,如果能夠早知道他是這麼聒噪,我肯定不會追上去,也不會拜托他那件事情……
“你不是說王傑像是變了一個人嗎?一定是因為你做的有點太過火了。不過這樣也好,你可是拯救了一個失足的少年,搞不好他以後還要感謝你……”
“喂,喂……”我用手敲著桌子。“這和我有什麼關係,不管他是想做不良還是做努力學習的好學生,這和我沒關係。如果他以後不來找我麻煩,我希望以後再沒有交集……還有就是這頓飯之後,我也不打算和你繼續來往,不管你以前做了什麼,以後想做什麼,我不會和人說關於你的事情。”
在我說完這些話之後,我就立馬保持沉默,這是我的原則,說一不二。就算接下來他說再多的話,我也不會理睬,我要讓他明白我的堅決。
吃完飯,我去櫃台結了帳,總共花了一百多,這是從我的銀行賬戶裏麵取的。我之前就已經和家裏麵做了一份聲明,我要自己決定自己錢,當然,這錢都是來自於爸媽,不過在我成年之後,我會自己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