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多變家族——降水的分類(1)(1 / 2)

第一節冷暖氣流的會麵——成因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雨分為很多種。氣象學家按照降水的成因,把雨分為對流雨、鋒麵雨、地形雨和台風雨。下麵我們來分別看看這幾種雨。

1.對流雨

習慣上,人們把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現象稱為對流雨。對流雨是這樣形成的:接近地麵的那層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可促使低層空氣上升,在上升過程中冷卻凝結,從而形成對流雨。

通常情況下,對流雨來臨前還會伴有大風,同時伴有閃電和雷聲,有時還下冰雹。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氣象學家認為,對流雨主要產生在積雨雲中,積雨雲內冰晶和水滴共存,雲的垂直厚度和水汽含量特別大,氣流升降都十分強烈,可達到20~30米/秒,雲中帶有電荷,所以積雨雲常發展成強對流天氣,產生大暴雨、雷擊、大風拔木、暴雨成災等現象。

什麼地方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對流雨呢?一般在低緯度地區,對流雨出現情況較多,尤其在赤道地區,降水時間非常準確,通常都發生在午後。早晨時還陽光明媚,晴空朗朗,隨著中午的到來,天空積雲逐漸形成並快速發展,越積越厚;到了午後,積雨雲洶湧澎湃,天氣變得悶熱難熬,大風掠過,雷電交加,暴雨隨即傾盆而下,這樣的降水一直持續到黃昏時停止,然後是雨後天晴,天氣涼爽。

但是第二天,這種情況又重複出現。在中高緯度地區,對流雨主要出現在夏季,冬季是很少見的。

2.鋒麵雨

在介紹鋒麵雨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鋒麵?

顧名思義,當兩種不同性質的氣流相遇時,中間會產生一個交界麵,這種交界麵就是所謂的鋒麵。在鋒麵上,暖、濕、較輕的氣流被抬升到幹、冷、較重的氣流上麵,抬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使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雨,這種雨就叫鋒麵雨。

鋒麵常和氣旋相伴而產生,所以鋒麵雨也稱“氣旋雨”。要知道,鋒麵有係統性的雲係,並不是每一種雲都能產生降水。

鋒麵雨主要產生在雨層雲中。在鋒麵雲係中雨層雲最厚,又是由冷暖空氣交接而形成的混合雲,雲層上部為冰晶,下部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這種情況能很快引起衝並作用。因為雲層厚度大,雲滴的衝並過程越長,越有利於雲滴增大,而且雨層雲的底部離地麵近,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易被蒸發,很容易形成降水。雨層雲越厚,底部距離地麵越近,降水就越強。

另外,高層雲也能產生降水,而卷層雲一般不產生降水。因為卷層雲雲體較薄,雲層底部距離地麵遠,含水量又少,即使有雨滴下落,還沒等落到地麵就被蒸發掉了。

鋒麵降水有兩大特點:水平範圍大和持續時間長。沿鋒麵常常產生大範圍帶狀分布的降水區域,而且持續時間長,短則幾天,長則10天半個月以上,有時甚至長達1個多月。江淮一帶的梅雨就屬於這種鋒麵雨。

3.地形雨

地形雨是這樣定義的:當潮濕的氣團前進時,遇到高山阻擋,氣流被迫沿著山坡緩慢上升,引起絕熱降溫,發生凝結,這樣形成的降雨,稱為地形雨。地形雨發生在迎風坡上,而背風坡上很少有降雨產生。因為在背風坡,氣團下沉會引起絕熱增溫,這樣會使雲量消減,所以一般不會有降水產生。

地形雨有什麼特征呢?

地形雨常隨著地形高度的增高而增加。一般情況下,如果不與對流雨結合,這種雨的雨勢不會很強。

降雨多的地方常常發生在山地的迎風坡,又稱為雨坡;背風坡降水量很少,叫作“幹坡”或“雨影區”。據統計,挪威斯堪的那維亞山地西坡迎風,降水量達1000~2000毫米,背風坡隻有300毫米;我國台灣山脈的北、東、南麵都迎風,降水比較多,年降雨量達到2000毫米以上,台北火燒寮的降水量達8408毫米,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一到西側就成為雨影地區,降水量減少到1000毫米左右;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迎風坡年降水量12040毫米;印度的乞拉朋齊年降水量1141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