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是維管植物體軸的地下部分,它的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麵:起固著和吸收作用;合成和貯藏有機物質;進行營養繁殖的作用。
根上沒有葉和花,它雖然和莖一樣有分枝,但分枝來自不同的地方。藻類和苔蘚植物沒有根,蕨類植物中最原始的鬆葉蕨、梅西蕨和古代最早的陸生化石萊尼蕨也沒有真正的根,它們的根隻是在地下的根狀莖上有具吸收功能的假根;大多數現存的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才有真正根的結構。
主根
根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總稱。種子萌發後,從胚根發育的根,叫做主根。大部分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的主根不斷生長,明顯、發達。由主根及各級側根組成的根係,叫做直根係。單子葉植物的主根在生長一個短時期後,不久就停止生長,繼而枯萎,並從莖基部節上生成大量不定根,這些不定根也能不斷地發育,形成分枝,整個根係呈須狀,因此叫做須根係。大多數蕨類植物的根係,也是由不定根所組成,這些不定根由莖、根狀莖發展形成的。
須根
根係在土壤中伸展的範圍及根量的多少,取決於植物種類和外界環境,如土壤的結構、通氣程度以及水分狀況等情況。通常直根係伸入土壤的深度,比須根係大。大多數木本植物的主根深達10~20米,某些生長在幹旱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駱駝刺的根係可伸入土層達20米左右。禾本科植物的須根係入土較淺,一般僅20~30厘米。木本植物根係在土壤中的伸延範圍,直徑可達10~18米,常超過樹冠的好幾倍;草本植物如南瓜為6~8米;禾穀類植物隻有40~60厘米。
俗話有雲“根深葉茂”、“本固枝榮”,這都說明植物地下部分的根係,與地上部分的莖、葉等器官的生長關係密切。在農業生產上,常用控製水、肥及光照強度來調整作物的根冠比,即根係的幹重或鮮重與地上部分的幹重或鮮重之比,以便確保作物高產量。
根的變態
變態是指某些植物的根,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出現的變化。變態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一旦這種特性形成後,相繼遺傳,便成為穩定的遺傳性狀。常見的變態根有:
肉質根
如蘿卜、胡蘿卜、甜菜的變態根。它們是從主根以及胚軸的上端等部分發展而成的,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組織細胞內貯存大量養料,這可為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長提供不時之需。這部分也可食用。
塊根
高山榕的氣生根植物側根或不定根膨大生成。這種變態根不像蘿卜等,每株隻形成一個肉質根,而是一株可以形成無數個膨大的塊根。常見的如甘薯的塊根。
氣生根
氣生根是生長在空氣中的一種變態根,像榕樹的枝幹上長出許多不定根,可以筆直伸入到土壤。此種氣生根沒有根毛和根冠,無法吸收養分,但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由於氣生根紮入土內,支持整個樹身,使榕樹樹冠得以發展,因此給人以“獨木成林”的感覺。熱帶森林中的許多蘭科植物也有發達的氣生根,氣生根由於作用不同,又可分為呼吸根、支柱根、攀緣根和吸器。
生活在沼澤、海灘的某些植物,其地下部分生活在缺氧環境中,像落羽杉和海桑樹等,在樹的主幹附近,從土壤或水中伸出許多根來,這些根的結構特殊,內部有許多氣道,這裏邊種根主要是用來呼吸和通氣的,因此有呼吸根或通氣根之稱。
支柱根
支柱根最典型的例子是玉米,許多不定根從莖基部的幾個節上長出,並向下伸入土中,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同時,由於此種根的機械組織發達,能起到穩固莖幹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