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機遇的把握(一)(1 / 2)

下層人抱怨為什麼我沒有機會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在哀歎,“為什麼我沒有機會?”其實我們自己也常常這樣做,似乎老天在賜予機遇的時候總對成功人士有所傾斜,似乎我們現在的不如意,都是因機會的缺乏所致。哀歎不是辦法,我們必須有所行動,我們可以試著了解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

當然,我們無法具體獲知機遇為什麼會降臨到某些人頭上,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分析自己的行為,了解自己為什麼不能讓機會駐足的原因。

孤陋寡聞、眼光短——缺乏知識,便沒有能力把握機會

有哲人說:知者不惑。你掌握了什麼樣的知識,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如果有智慧,則可以遊刃有餘。孤陋寡聞者無異於自一方黑暗世界。

一些人不願意看到專業以外的事,不關心社會。不但國家大事,就連社會上的經濟新聞也完全不關心。有個女孩在某國有企業當會計,平時工作有點忙,同時她的工作性質也不需要她了解外麵的世界,所以她從來不讀書看報,連電視新聞也懶得瞟一眼,下了班就是回家做飯、看電視劇。後來企業裁員,她失去了工作。家人看她一時間找不到工作,同時發現小區裏有個位置不錯的雜貨店要轉讓就給本錢讓她把這個店盤下來做生意。父母認為:會計是算賬的,做生意應該沒問題。結果她一敗塗地。為什麼呢?因為她從來不關心時事,“非典”來際之前她不知道大量購進醋(因為有人迷信醋可以消毒);當媒體揭露蘇丹紅事件的時候,她的貨架上偏偏還擺滿了番茄醬;國家打擊偽劣奶粉的時候,她進的奶粉正好與問題奶粉產地一樣——盡管奶粉本身沒問題,但是顧客就是不敢買。她不了解社會風尚,對一些焦點話題不聞不問,每天守在店裏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麼。過年的時候,顧客向她問起非常暢銷的“中國結”時(一種小飾品),她壓根兒就不知道是什麼,其實她在電視上一定見過這種東西,但她偏偏不知道它的名字,她隻能說這兒沒有。最可怕的問題不在這裏,關鍵是事後她竟不知道花時間去打聽這種貨物的情況。盡管她遵紀守法,對待顧客態度也不差,但是因為做買賣不合時宜,所以她的小店始終處於虧本的狀態。

問題的根源在哪裏?因為她從小就一直這樣!許多女孩子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往往都是非常專注於學業,但是對於社會、對於課本以外的政治、曆史、科學知識毫不關心。如果她畢業後的生活過於順利平靜的話,她就會把她的工作當成娛樂之外最重要的事。她沒有任何學習的內在動力,她隻有打算考取某項資格證書的時候才會主動學習,生活中大量有用的知識和信息都被她忽略。她表麵上看起來是個學曆不低的白領,但本質上與一個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沒什麼兩樣,因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提高人的自學能力、開闊人的眼界,而這兩樣她一點都沒有。

擁有足夠的本錢、同時又遇到有人轉讓店麵,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機會。但是這個女孩沒有能力去把握,她即使去做,也無法成功,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說,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如果你對每天發生的事都漠不關心,孤陋寡聞、眼光短淺,那麼當機會掉到手中的時候,也會白白浪費。

坐等天上掉機會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窮人,老婆有一天買回來一個雞蛋,窮人說,如果用這個雞蛋孵出一隻雞,雞再生蛋,蛋再生雞,再用一群雞去換一隻羊,大羊生小羊,羊再換牛,大牛生小牛,賣了牛買田蓋房,再娶一個小老婆……聽得人神的老婆勃然大怒,操起雞蛋往地下一摔,窮人的“美夢”頓時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