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湖效應”緩解冰川融化
近年來,不斷傳出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積雪冰川融化的消息,據說玉龍雪山19條冰川已有4條消失。針對玉龍雪山冰川融化之痛,開出的藥方之一就是“冷湖效應”——在玉龍雪山修建人工湖泊來增加附近地區的降水量,使之產生“冷湖效應”。
什麼是“冷湖效應”
盛夏季節,由於地麵狀況不同,空氣受熱程度就會出現很大的差異。特別是陸地裸露地,當太陽光到達地麵後,很容易被反射到大氣中,加之地麵熱容量小,特別是中午前後,太陽暴曬就使得近地層空氣溫度很高,成為一個“熱源”。
而湖泊或江麵上空,由於下麵是水,陽光可以透射一部分,反射到空中的熱量較少,加之水的熱容量較大,這樣就使得水麵上空的溫度相對較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湖效應”。
陸地上的湖效應
在陸地上,有些地方增溫較快,溫度較高,可以連續不斷地提供水汽和上升氣流。當雷雨雲團移到江河湖泊上空時,由於下墊麵的“冷湖效應”,空氣下沉,雷雨雲團得不到上升的動力和水汽的輸送,因此,它就會馬上減弱甚至停止。
重要的水汽
水汽在大氣中的含量很少,但變化卻又很大,它可以變化成多種形式,是大氣中唯一能發生相變的成分,所以在天氣變化中極為重要。水汽絕大部分集中在低層,其中有一半的水汽集中在2千米以下,3/4的水汽集中在4千米以下,10~12千米高度以下的水汽約占全部水汽總量的99%之多。
水汽的分布
水汽的密度小於空氣中幹空氣的密度,約相當於同溫、同壓下幹空氣的62.2%。大氣中的水汽來源於下墊麵的蒸發與蒸騰,其含量因時、地不同而不同,按容積計算,其變化範圍在0~4%之間,熱帶多雨地區可達4%,寒冷幹燥地區幾乎為零。
水汽垂直分布,主要集中於離地麵2~3千米的氣層中,高度越高,水汽越少。水汽不僅能強烈吸收地麵輻射,同時也能放射長波輻射,在水相變化中不斷放出或吸收熱量,所以對地麵和空氣的溫度影響很大。
水汽的來源
我們知道了大氣中的水汽主要來源於下墊麵,具體包括水麵、潮濕物體表麵、植物葉麵的蒸發。水汽含量在大氣中變化很大,它是天氣變化的主要角色,如雲、霧、雨、雪、霜、露等都是由它所變化而成的幾種形態。
水汽運動
水汽的擴散與輸送,是地球上水循環過程的重要環節,它是將海水、陸地水與空中水聯係在一起的重要紐帶。
水汽通過擴散運動,使得海水和陸地水源源不斷地蒸發升入空中,並隨氣流輸送到全球各地,再凝結並以降水的形式回歸到海洋和陸地。所以對於地表缺水,地麵橫向水交換過程比較弱的內陸地區來說,水汽擴散和輸送對地區水循環過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水汽輸送是指大氣中的水分因擴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運移,或由低空輸送到高空的過程。水汽在運移輸送過程中,含量、運動方向、路線,以及輸送強度等都隨時會發生改變,所以對沿途的降水具有重大影響。
薄霧如幻
乳白色的霧氣,如夢,如幻,如詩,如畫,是那樣地深、那樣地濃,緩緩地漫上山坡,散成一片輕柔的薄紗,飄飄忽忽地吞沒了山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