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穀風的呼吸
由山穀與其附近空氣之間的熱力差異而引起,白天由山穀吹向山頂的風稱為“穀風”,夜間由山頂吹向山穀的風稱為“山風”。山風和穀風合稱為山穀風。
山穀風成因
白天太陽出來後,陽光照在山坡上,空氣受熱後上升,沿著山坡爬向山頂,這就是穀風。夜間,太陽下山,山頂和山腰冷卻得非常快,因此靠近山頂和山腰的一薄層空氣冷得也特別快,而積聚在山穀裏的空氣還是暖暖的。這時,山頂和山腰的冷空氣一批批地流向穀底,這種從山頂和山腰流向山穀的空氣就形成了山風。
山穀風常發生在晴好而穩定的天氣條件下,熱帶和副熱帶在旱季時最易形成溫帶在夏季時最易形成。
山穀風影響
正常情況下,在晴朗的白天,穀風會把溫暖的空氣向山上輸送,使山上氣溫升高,促使山前坡崗區的植物、農作物和果樹早發芽,早開花,早結果,早成熟;冬季可減少寒意。穀風把穀地的水汽帶到上方,使山上空氣濕度增加,穀地的空氣濕度減小,這種現象在中午幾小時內特別顯著。
在夏季穀風盛行的時候,如果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它便常常會凝雲致雨,這對山區樹木和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利;夜晚,山風把水汽從山上帶入穀地,因而山上的空氣濕度減小,穀地空氣濕度增加。在生長季節裏,山風能降低溫度,對植物體營養物質的積累,塊根、塊莖植物的生長膨大很有好處。
除此之外,山穀風還可以把清新的空氣輸送到城區和廠區,把煙塵和飄浮在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帶走,有利於改善和保護環境。工廠的建設和布局要考慮有規律性的風向變化問題。山穀風風向變化有規律,風力也比較穩定,可以當做一種動力資源來研究和利用。
我國除山地外,高原和盆地邊緣也可能出現與山穀風類似的風,風向、風速有明顯的變化。出現在青藏高原邊緣的山穀風,特別是與四川盆地相鄰的地區,對青藏高原邊緣一帶的天氣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水汽充足的條件下,白天在山坡上空凝雲致雨,夜間在盆地邊緣形成降水。
季風是海、陸的對話
季風是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彼此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係。
誰在操控季風
季風因海陸影響的程度不同,故與緯度和季節都有關係。冬季,中、高緯度海陸影響大,陸地的冷高壓中心位置在較高的緯度上,海洋上為低壓。夏季,低緯度海陸影響大,陸地上的熱低壓中心位置偏南,海洋上的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向北移動。
季風的形成原因
季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海陸間熱力環流的季節變化。一般夏季時,大陸增熱比海洋劇烈,氣壓隨高度變化慢於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產生從大陸指向海洋的水平氣壓梯度,空氣由大陸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壓,大陸形成低壓,空氣從海洋流向大陸,形成了與高空方向相反的氣流,構成了夏季的季風環流。在我國為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夏季風特別溫暖而濕潤。
而到了冬季,大陸迅速冷卻,海洋上的溫度比陸地要高些,因此大陸為高壓,海洋上為低壓,低層氣流由大陸流向海洋,高層氣流由海洋流向大陸,形成冬季的季風環流。在我國為西北季風變為東北季風。冬季風十分幹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