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揮舞魔法棒:日常廢物循環利用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垃圾通常被我們當做廢物來處理掉,其實很多廢舊物品還有很大利用價值,有可能會廢物變寶。目前,我國城市垃圾無論是人均產生量還是絕對量都有很大增加。這些垃圾占用土地、汙染水體、破壞植被、汙染大氣,造成了嚴重後果,垃圾處理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垃圾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含量達30%,而這些回收來的東西隻要略微加工就又可以投入使用,這樣就為重新生產這些東西節省下很多資源,而且也避免了生產這些產品帶來的環境問題。看看我們生活中究竟有哪些東西可以回收利用,裏麵又隱藏了多少經濟價值,看看自己每天浪費掉多少資源。
(一)紙
我們今天扔掉幾張紙?據統計,回收利用1噸廢紙可再造出850千克好紙,可以挽救26棵3~4年的大樹,節省木材3立方米,少用純堿300千克,降低造紙的汙染排放75%,節約造紙能源消耗40%~50%,而每張紙至少可以回收兩次。我國目前的廢紙回收率僅為20%~30%,每年流失廢紙600萬噸,相當於浪費森林資源100萬~300萬畝。這其中也有我們的責任。
(二)塑料製品
我們一周用了幾個便當盒,多少個塑料袋?所有的廢塑料、廢餐盒、食品袋、編織袋、軟包裝盒等,都可以用來還原成為燃油。從1噸廢塑料中能夠生產出700~750升無鉛汽油或柴油。許多廢塑料還可以還原為再生塑料,循環再生的次數可達10次。以廢餐盒為例,回收後可製成建築裝修用優質強力膠;3個廢餐盒就可以做一把學生用的尺子,20個廢餐盒可以造出一個漂亮的文具筆筒。從塑料花盆到公園裏的長凳,都可以用廢餐盒作為原料來生產。所以,下次不要隨手亂丟這些東西,把它放進回收桶,舉手之勞我們就為將來節約了資源。
(三)玻璃製品
我們扔掉了幾隻瓶子?大家可知道,回收一個玻璃瓶節省的能量,可使燈泡亮4小時。等用電高峰拉閘限電的時候,我們有想過下次若省下一個瓶子,就能為自己買來4個小時的光明嗎?
我們如果少丟掉一件可以利用的“垃圾”,那麼我們就為地球積累了一點兒財富。
五、揮舞魔法棒:他提著菜籃子行走中國
在魔法棒的指引下,我們來認識一位環保主義者,相信他能教會我們很多東西!
陳飛,家在溫州的楠溪江邊,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美而聞名國內外,是1988年國務院第二批公布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區。每年的7~9月是楠溪江的汛期。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次發洪水時,楠溪江上都會漂浮著成堆的塑料袋,有時連岸邊的樹上都掛滿了。時間一長,河道成了垃圾場,還發出陣陣惡臭,江裏的魚也明顯減少了。原本清澈的溪水,翠綠的樹木不見了,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爛塑料袋在飄,一些外地來的遊客很是失望。這一切讓陳飛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每天都在琢磨怎麼改變這種狀況。一次,他讓兒子幫著從網上下載環保方麵的最新信息和塑料袋汙染的資料。查完才知道,塑料袋不僅對食品,而且還對土壤和人體造成危害。
陳飛想起在1984年以前,家鄉當地人都是用竹籃子買東西的,既實用又環保。在那以後,人們漸漸開始用各式各樣的塑料袋。於是他便萌生了宣傳“重提竹籃子買菜”的念頭,決定倡導禁用塑料袋。
2000年10月23日,陳飛第一次提著菜籃上菜市場宣傳。他不厭其煩地跟大家講,塑料袋雖方便,但對身體不利,還汙染環境。竹籃子買菜幹淨、衛生又環保。剛開始效果並不好,人們有冷嘲熱諷的,也有不接受的,陳飛便經常思考如何尋找出一種最適合社會大眾接受的一種宣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