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的競爭就如同龜兔賽跑。中國曾經是跑得快一路領先的兔子,得意忘形地躺在樹根下打瞌睡,日本是雖緩慢但是堅持不懈趕上來又反超過去的烏龜。當中國人踱方步或原地踏步時,日本人始終在跑步,當然也曾跑入誤區,中國也是如此。但是,富強不是古代寓言中撞上大樹的兔子,讓中國人或日本人可以放下鋤頭美滋滋地唾手可得。
近代以來,中日兩國有兩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都由於中國故步自封,沒瞧起日本,結果中國走彎路、失誤多,日本走直路、失誤少,兩次從中國背後衝向前方。
清朝的洋務運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在19世紀60年代開始,實踐和曆史證明,日本笑到了最後。甲午戰爭取勝,日本一躍成為亞非拉唯一擺脫殖民統治、走向近代化的帝國主義國家,與歐美列強並駕齊驅。
1945年,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日本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生存麵臨嚴峻挑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生活水平雖然很低,但安居樂業,比日本強出許多。
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八大預備會上提起美國:
假如我們再有五六十年,就完全應該趕上它,這是一種責任。你有那麼多人,你有那麼一塊大地方,資源那麼豐富,又聽說搞了社會主義,據說是有優越性,結果你搞了五六十年還不能超過美國,你像什麼樣子呢?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
這是偉人留下的天才遺言。1959年,中國又提出“超英趕美”的“大躍進”,更分明沒把戰敗的日本放在眼裏。1961年,原偽滿皇帝溥儀接受改造時,熱情洋溢地說:“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建設著日益美好的生活,但是日本人民的處境還很不好。”顯然,他並不了解日本早已經走出窮困的陰影和中國當時正經曆的嚴重饑荒。
1973年以來,中國等許多國家在日本麵臨1973、1979年的兩次世界石油危機,1986年日元升值,20世紀末經濟滑坡的時候,多次預言日本奇跡行將結束,但是每一次危機過後,日本經濟更加強大,適應力更強,1992年前後經濟競爭力還連續8年居世界之首。
以《日本第一》專著名噪一時的美國學者沃格爾認為,不能因為金融危機而無視乃至否定日本經濟的強大實力,日本製造業仍處於相當健康的狀態,而且規模超過金融業。日本金融製度與中國相比,仍有先進完善之處。經過一段時間調整,日本會顯示更強的實力和競爭力。
豐田、日產等企業艱難起步時,中國聚集全國力量支援第一汽車製造廠的建設。1978年10月,日產汽車公司座間工廠人均年產汽車95輛,而當時的中國一汽工人人均產量僅為一輛。當時訪日的鄧小平參觀時無限感慨:“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他在日本乘新幹線“光-81號”,時速210公裏,他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2008年,中國汽車業仍沒有達到當年座間工廠的水平。